拆穿医药投资谎言:被踢出创新药指数的CXO,和逆袭全球的百济神州们差在哪?

173 2025-08-17 21:23

7月2日深夜,石药集团一纸公告炸醒医药圈:与阿斯利康达成53亿美元合作,对方买断其免疫疾病新药的全球独家授权。 短短24小时后,恒生指数公司抛出更重磅消息——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即刻剔除所有CXO企业,打造100%纯度的创新药指数。 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公告次日,港股创新药ETF(159316)单日成交额暴涨3倍,资金疯抢筹码的轰鸣声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你发现了吗? 跨国巨头正在用真金白银改写中国药企的命运剧本。 2025年1-5月,默沙东、辉瑞等公司在中国扫货创新药专利的金额飙到76亿美元,这笔钱几乎抵得上2024年全年总和。 当礼来为信达生物的PD-1抑制剂每年支付超10亿美元专利费时,隔壁的药明生物还在靠每单30%-40%的毛利率赚代工辛苦钱。 这就像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和苹果工程师的差距——一个按件计酬,一个靠专利躺赚。

恒生指数这一刀砍得毫不留情。 8月11日生效的新规则下,药明生物、药明康德等5家CXO企业被集体清退,它们原本占据指数约20%的权重。 翻看被踢出群聊的CXO成绩单:2025年平均涨幅仅12%,而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单季度在欧美狂卖7.92亿美元,带动公司股价年内暴涨40%。 更残酷的对比在实验室里:当某CXO企业因为美国客户削减订单导致收入骤降24%时,康方生物靠着一款PD-1/VEGF双抗拿下辉瑞5亿美元首付款,实验室数据直接变现。

这场剔除手术早有预谋。 恒生指数公司悄悄做了组数据测算:把CXO从指数里拿掉后,2023年至今的年化收益率居然跳升到32%,比原指数高出整整10个百分点。 更让基金经理心跳加速的是夏普比率——衡量收益性价比的关键指标从0.55飙到0.85。 2024年医药板块寒冬期测试结果更惊人:新版指数跌幅只有4.5%,而含CXO的老版指数暴跌11.5%。 数据不会撒谎:当风暴来临时,手握专利的药企才是诺亚方舟。

国际资本早已看透这场游戏规则。 百济神州在美股上市的PS估值冲上12倍,康方生物更是飙到40倍,而A股创新药龙头恒瑞医药的PS还徘徊在5倍左右。 这种撕裂正在快速修复:指数剔除CXO后,成分股市销率与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的差距从35%急速收缩到12%。 嗅觉敏锐的外资已经动手,北向资金连续11天加仓恒瑞医药,单日最高扫货8.2亿元。

政策的天平正在向创新药倾斜。 7月1日国家医保局刚宣布新规:创新药进医保降价幅度从25%收窄到15%,还能享受商保目录的"超VIP待遇"——免考核、免集采、免病种付费限制。 三生制药立刻尝到甜头,把一款抗癌新药SSGJ-707的海外授权卖给辉瑞,首付款就斩获12.5亿美元现金外加1亿美元股权认购。 当仿制药还在集采泥潭里挣扎时,创新药企已经坐着直升机出海淘金。

8月11日指数调仓的连锁反应正在A股发酵。 百济神州港股暴涨带动科创板百济神州单周上涨17%,做创新药临床服务的泰格医药却遭机构抛售。 资金调仓路线图异常清晰:恒瑞医药的HER2 ADC新药刚获批就挤进医保谈判绿色通道,石药集团靠53亿美元授权订单市值暴涨200亿,而曾经的大白马药明康德三天蒸发180亿元。 ETF战场更是硝烟弥漫:全市场唯一纯创新药工具恒生创新药ETF(159316)规模半月暴增90亿,抄底资金把溢价率推高到1.8%。

这场资本迁徙背后是医药产业的残酷分层。 当恒生指数把成分股专利数量当作硬指标后,入选企业的平均专利储备从35项猛增到82项。 信达生物凭12个临床阶段管线守住指数头把交椅,康方生物靠双抗平台拿下7.69%权重。 而曾经跻身成分股的CXO企业,连1项核心药品专利都拿不出来。 医药投资的逻辑从此改写:代工厂的订单量只是流水线,创新药的专利墙才是护城河。

药企的生存法则正在重构。 百济神州用泽布替尼在欧美市场撕开缺口,单季度10亿美元销售额碾压众多本土药企全年营收;信达生物把GLP-1减肥药全球权益卖给礼来,直接切入千亿美元市场。 而某代工企业最新财报显示:北美订单占比仍高达57%,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修正案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指数成分表变成创新药企的专利展览馆,CXO的名字再也不会出现在嘉宾名单里。

下一篇:从“上海电气属于什么板块”说起:一张图看懂它的多重身份
上一篇:中国车在俄奇遇记:从“一车躺赚15万”到“二手真香”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