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全忘,俄舰载机飞行员8年未实战起降,航母训练成摆设

90 2025-08-05 07:00

曾几何时,俄罗斯舰载机呼啸着从航母甲板腾空而起的画面,令西方国家胆战心惊。如今,这支曾让英国皇家海军在自家门口"吃瘪"的力量,却沦落到了一群飞行员对着陆地模型苦练、却忘了如何在真正航母上起降的尴尬境地。

据俄罗斯消息报最新报道,随着"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已经在船厂躺了8年,俄军不得不重新组建一支几乎从零开始的舰载机部队,这支部队面临的窘境令人唏嘘不已。

消失的"海上飞行艺术"

在航空界有句名言:"陆基飞行是科学,舰载飞行是艺术。"这门"艺术"在俄罗斯几乎已经失传。俄罗斯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自2017年进厂大修以来,俄海军掌握航母起降技术的老飞行员们已纷纷退休。当年那批经验丰富的26名舰载机飞行员,现在要么转岗,要么年事已高。

"这就像是一个失去了舞台的芭蕾舞团,只能在练功房里对着镜子演练动作,却再也没机会踏上真正的舞台,"一位俄罗斯军事分析家形象地描述道。

按照"技能衰减理论",高复杂度技能在长期不使用后会迅速退化。航母起降作为世界公认的飞行员最高难度技术,通常需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实战训练才能保持熟练度。而俄罗斯舰载机飞行员们已经8年没有踏上真正的航母甲板了。

模拟不等于真实的尴尬处境

俄海军虽然拥有两座舰载机陆地训练中心——摩尔曼斯克的叶伊斯克训练中心和克里米亚半岛的"尼特卡"训练中心,但这些设施只能提供基础训练,无法替代真实的航母环境。

这些陆地训练场以1:1比例复制了航母的起降甲板,甚至安装了阻拦索系统,但缺少了航母最关键的元素——海浪颠簸、滚动平台和复杂气流。据统计,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美国舰载机飞行员,从陆地训练转入航母实战时,事故率也会提高约35%。

目前,俄罗斯第100航空团的米格-29K和第279航空团的苏-33舰载机飞行员们,都陷入了一种荒谬的循环——他们在陆地上练习着可能永远用不上的技能,等待着可能永远不会完成修理的航母。有军事专家打趣说,这些飞行员的处境就像是"一群没见过水的游泳运动员"。

辉煌与窘迫:叙利亚远征的双面镜

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最后高光时刻发生在2016年10月15日,当时"库兹涅佐夫"号率领包括"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在内的庞大编队前往地中海,执行支援叙利亚的作战任务。

这次远征的前半段堪称俄罗斯海军后苏联时代的巅峰表演。当航母编队经过英吉利海峡时,苏-33和米格-29K战机在英国"家门口"进行了起降演习,这一壮举让俄罗斯人至今引以为豪。那一刻,俄罗斯似乎重新找回了海军强国的感觉。

然而,故事的后半段却充满了窘迫。"库兹涅佐夫"号一路冒着黑烟前行,宛如一个吸烟过度的病人,频频需要远洋拖轮"护送"。更糟糕的是,接连发生的米格-29K坠海事故和因拦阻索断裂导致的苏-33坠海事件,彻底暴露了这艘航母的老化问题。最终,本计划执行4个月的任务仅仅持续了20天,航母编队就灰溜溜地提前返航。

"这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开场震撼,结尾却令人尴尬,"一位海军评论员如此总结。据悉,此次行动共造成俄军损失约2.5亿美元,包括两架高价值战机和大量维修费用。

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航母迟迟不能完成大修的困境,俄海军内部甚至有了放弃"库兹涅佐夫"号的声音。对于舰载机飞行员们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永远失去展示技艺的舞台。

有军事专家打趣道:"当年俄航母经过英吉利海峡时,应该直接向左转,穿过苏伊士运河到中国去大修,而不是返回俄罗斯那些冻得几个月开不了工的船厂。"

事实上,在全球海军"技能传承曲线"中,一支航母舰载机部队若超过5年没有实战起降训练,通常意味着需要从零开始重建。俄罗斯已经错过了这个窗口期,想要恢复昔日辉煌,几乎需要重新开始。

你觉得俄罗斯海军航母力量还有复兴的可能吗?他们应该继续修复这艘老旧的"库兹涅佐夫"号,还是干脆放弃航母梦想?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下一篇:中俄舰队将北上有大动作?美加全都紧张了,紧急在阿拉斯加开辟战区
上一篇:歼-20飞越对马海峡:隐身实力震撼美日韩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