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哥再折戟!黄友政外战遭绝杀,网友:信心还剩多少
181
2025-07-05
1955年,为了表扬那些为国家打了大半辈子仗的开国英雄们,我们国家特地举行了一个授勋典礼。
中央根据将领们的资格、战斗功绩和品德等表现,给他们一个个地评定军衔。
有这么一个人,特别不一样,他很早就去当兵了,红军那会儿就已经是师长了。他的通信员后来当了中将,连搭档都升为了大将,可他呢,却只拿了个大校军衔。
这人经验这么丰富,怎么才给个大校的军衔呢?
【一波三折】
获得大校军衔的那位就是罗厚福。
罗厚福的军衔评定一公布,全军上下都愣住了。怎么着罗厚福也只是个大校啊?要知道,他可是经历过红军时期的老同志了。
罗厚福这人,无论是能力、战绩还是为人,都让人找不出啥毛病来。
罗厚福很早就投身革命了,他甚至还带出了不少将军,像林维先上将就是其中之一。
罗厚福的那些经历,怎么着也得给个少将当当。虽说按照“红军不下校”的原则,给他个大校也不算错,但这军衔确实有点低了。
那些因为参加过红军而被授予大校军衔的,要么是战场上拼过命、落下伤残的勇士;要么就是在战斗中表现普通,没有特别突出战功的。
为了照顾到这两类人才,国家出台了这样一个新政策。
不过很明显,罗厚福也不在这两种情况之内。
难道说,是评定军衔的罗荣桓元帅出了差错吗?
但没过多久,大家就不这么认为了,罗荣桓元帅一贯公正无私,从不搞特殊,问题肯定不会出在总干部部那里。
正当大家感到纳闷之际,授勋典礼拉开了序幕。大伙儿从中央领导手中接过奖状后,都不自觉地把目光转向了罗厚福。
这里面有两个人的表情特别难捉摸,一个是罗厚福的老朋友、大将王树声,另一个是罗厚福以前的手下林维先。
他们俩和罗厚福不光是多年一起工作的同事,私下里更是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林维先以前不过是罗厚福手下的一个小通讯兵,多亏了罗厚福的赏识和培养,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如今,这俩人的军阶都比罗厚福要高出不少,真替罗厚福感到有点可惜。
没想到,罗厚福满脸笑意地走上了领奖台。他满心感激地从领导手中接过大校荣誉证书,眼里不禁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大家全都看愣了。要是罗厚福表现得挺淡定,他们也就罢了。可他们实在想不明白,罗厚福为啥会露出一副“感谢”的样子呢?
就在大家伙儿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件更让人惊讶的事儿出现了:罗厚福居然拿到了三枚顶级奖章!
能拿到两枚一级勋章的上将真的非常少见。就像大家都知道的李天佑上将,他也仅仅获得了两枚一级勋章。
要知道,能获得三枚顶级荣誉勋章的人,早就够格当上大将军衔了,可罗厚福竟然以一个大校的身份,赢得了这三枚顶级勋章。
这说明国家肯定了罗厚福的付出。那罗厚福为啥能当上大校呢?
林维先觉得以前的上司挺可惜的。授完衔后,他马上就跑去总干部部找人。
他径直去找了罗荣桓元帅,想问清楚这里面的内幕。
罗荣桓元帅叹了口气,说道他觉得真是挺遗憾的,不过这都是罗厚福自己做的决定。
罗厚福到底都碰上过啥事儿呢?
【艰苦的革命路】
罗厚福在湖北黄安的一个小山沟里呱呱坠地,他们家祖祖辈辈都是给地主耕田的。后来,因为家里欠了地主的债,罗厚福就去当了石匠的帮手,学起了手艺。
黄麻起义一闹起来,罗厚福就张罗起农民自卫队,带着村里人跟黄安那边的地主恶霸斗了起来。
那时候,农民手里的队伍没啥枪炮,参加起义的乡亲们也不懂咋打仗。结果,不少地方的农民保卫队都让地主的武装给打散了。
罗厚福带的那队人马真是勇猛,就凭着手里的铁铲和猎枪,愣是把装备精良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
罗厚福既勇敢又有谋略,没多久就成了农民队伍里的领头人物。
后来,罗厚福带着刚被敌人打散的农民自卫队,队伍又慢慢壮大,渐渐有了跟敌人对抗的实力。
罗厚福就这样成了敌军特别痛恨的对象,他们天天都琢磨着怎么把这个绊脚石给搬掉。敌军暗中使了不少坏点子,就想把罗厚福给除掉。
罗厚福时刻留心着周围,每次都能巧妙躲过危险。
敌人躲在暗处,一直盯着罗厚福不放。最后,他们终于逮到了动手的机会。
在一场战斗中,罗厚福为了让老百姓安全撤离,故意让敌人发现自己,然后把敌人引开了。
一看到罗厚福的身影,敌军就赶紧追了上去,说啥也不能错过抓住他的机会。
罗厚福和二十名战士左闪右避,但还是没能甩掉敌人的追踪。罗厚福果断决定:往老君山里撤!
老君山地形陡峭,树木茂密,四处都是陡崖险壁。敌人不敢贸然闯进去,只能把山脚下的路口封死,妄想着不劳而获抓人。
可是,大家在山脚下等了快半个月了,山上一点声响都没有,大家心里开始嘀咕,罗厚福他们是不是已经饿的不行了。
罗厚福活得挺硬朗呢。他领着队伍在山里安顿好,靠吃野果子,喝山泉水,硬是挺了小半个月。
正当罗厚福琢磨着敌人可能要逃跑时,山脚下突然有了些响动。
罗厚福往山下一瞧,惊讶地看到敌人竟然把他的孩子和爸妈给抓走了。
敌人头目让一个受伤的孩子去给罗厚福传话,想逼他下山。罗厚福看到孩子一身伤,心里很难过,可他还是没有离开山上。
敌人发现罗厚福不上当,干脆就在山脚下把罗厚福的老爸吊了起来,让他饿了整整三天三夜。
罗厚福实在憋不住了,抄起大刀就往山下冲,直接和敌人扭打在一起。
敌人对着罗厚福开枪,但罗厚福毫不畏惧,他挥舞着大刀左冲右突,硬生生地把敌人的机枪给劈成了两半。
敌人一下子愣住了,压根没想到罗厚福有这么大的力气。罗厚福看上去要跟他们决一死战,可他们怕丢了性命,全都吓得掉头就跑。
罗厚福的亲人被救出来了,而他自己也受了挺重的伤,整整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情况才慢慢好转。
1935年那会儿,罗厚福当上了第三路游击师的领头人。红军大队人马转移走了,罗厚福就留在鄂豫皖苏区,挑起了打游击战的重担,日子过得十分不易。
红军大队人马一走,国军就急不可耐地动手,开始围追堵截罗厚福他们。
现在这支游击小队只剩几百号人。而敌人每次来攻打,都会带上上千兵马。
不过,罗厚福总有办法带着队伍在危险中闯出一条活路,然后狠狠地反击敌人。
罗厚福既要和敌人周旋,又得忙着组织老百姓拿起枪杆子。经过他的动员和开导,不少群众思想开了窍,纷纷拿起武器,加入了罗厚福的队伍。
仅仅半年工夫,游击队的人数就涨到了一千多号人。
罗厚福的队伍日渐壮大,有了老百姓的稳固支持,敌军开始觉得压力山大。
结果,敌人开始鼓动周边的地主势力武装起来,天天搅扰老百姓的生活,并对罗厚福的队伍进行攻击。
可敌军没料到,他这么做反倒是让罗厚福和老百姓的心连得更紧了。
罗厚福领着队伍,一遍遍协助乡亲们赶走那些凶狠的地主坏蛋。
慢慢地,罗厚福赢得了老百姓的喜欢,名气也越来越大。
后来抗日战争打响了,全国上下团结起来抗日。罗厚福得知,他的队伍将要改编为新四军,跟国民党联手作战。
罗厚福在山里头呆了很长时间,跟外面的世界早就没啥联系了。
当听到“要和打了多年交道的敌人一起打仗”这消息时,罗厚福第一反应就是不敢相信。
他琢磨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往山下走。
当他的队伍刚从大别山里出来没多久,国军的子弹就嗖嗖地朝罗厚福飞去。
罗厚福赶紧躲到了一边,他心惊胆战地摸了摸自己的额头。要是他慢上半秒钟,脑袋可就保不住了。
罗厚福气得火冒三丈,立刻指挥战士们进行反击,啥也没多说。
国军一看罗厚福那边火力太猛,气势立马就弱了。他们干脆举起白旗,说自己是来商量合作事宜的。
老蒋跟中央红军讲好要合作后,却又偷偷下命令,想要把南边的红军都给打掉,盘算着借这个机会削弱我们的战斗力。
可国军一看罗厚福不是善茬,心里立马就怂了,打消了跟罗厚福作对的念头。
罗厚福在这儿差点儿丢了命,怎么可能被敌人随便两句话就打动?他立马让战士们继续打回去。
结果,罗厚福把这群国军全部打败了,一个不剩。
老蒋得知这事后,火冒三丈。国民党在报纸上狠狠批评了罗厚福,指责他意图搅黄两军的联手,还强硬地命令红军得把罗厚福处决,以此来杀鸡儆猴。
罗厚福一点也不后悔,摆出一副随便你怎么办的架势。中央了解罗厚福吃了亏,也明白这事儿是老蒋反悔搞出来的。
结果,领导就用口头的方式提醒了一下罗厚福,把事情给搪塞过去了。
随后,罗厚福一直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拼搏。他在鄂豫一带参与了多次对抗日军“扫荡”的行动,给了日军狠狠的一击,让他们嚣张的气焰大大受挫。
在打仗那会儿,罗厚福当上了鄂豫军区的头儿,也就是司令,并且在那阵子,他和王树声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战友情。
因为罗厚福早些时候在鄂豫皖地区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关系,所以当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时,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迎接。
刘帅对罗厚福大大夸奖了一番。
【转折】
新中国一建立,罗厚福就到了湖北军区,担任了政治部的二把手。
罗厚福一辈子都和老百姓在一起,战争结束后,他还是常往群众堆里钻。
罗厚福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军队里的大事他要操心,就连老百姓生活中的琐碎小事,他也乐意插手帮忙。
他老爱穿着普通衣服在街上溜达,瞅瞅老百姓的生活咋样。没想到有一天,他碰到几个在街上欺负平民的坏蛋。
他心里气不打一处来,本想冲过去收拾那个坏蛋,但很快就让自己冷静了下来。
他现在代表的是大家,不再是单单他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改变想法。
然后,他给中央写了封信,说自己想降个级。
他想告诉大伙儿一个道理:老百姓过得不好,那他也不好过;只有当大伙儿都过好了,他才算真的好。
之后,他就一直深入群众之中,给大伙儿传播新的观念。
在评衔的时候,罗厚福自己要求降一级。考虑到他是位老红军,级别再低也不能低于大校,所以上面最后还是给了他大校的衔。
后来,老百姓听说这事儿,一个个都忍不住掉眼泪。慢慢地,湖北的治安情况也好转了。
1961年那会儿,罗厚福又被提拔成了少将。
罗厚福一辈子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忙碌,心里始终装着最开始的那份信念,他永远都是老百姓心中的大英雄!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