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转向主动反制,稀土管制升级释放降温信号,4月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企业避险潮

162 2025-10-26 11:21

中美贸易摩擦转向主动反制,稀土管制升级释放降温信号,4月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企业避险潮

10月18日,那天小区里刚刚有阵风,把院子里落叶卷得满地都是。就在这一天,中方经贸牵头人何立峰和美方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贸易代表格里尔线上视频聊了很久。其实前几天中国刚刚出台了全新的稀土管制细则,那种带着芯片气味的紧张扑面而来,你要问为啥这么急?我觉得核心还是应对美国最近越来越严的芯片出口限制。稀土出口突然开始逐案审批,直接对上了美方的敏感神经。结果美国那边反应特别猛烈,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一通发泄还说要对中国商品加税到100%。就在十月这轮火药味升级后,中美的沟通终于又搭上线了。双方这次共识点很明了,就是赶紧见面,把技术问题摊开聊。你上一次关注类似事件,是什么时候?我都记不清了,今年这种“谈谈又打打”的剧情,好像已经成了贸易战的新常态。

再往前翻,2025年春天,白宫门口特意竖起一块大牌子。特朗普那天的动作特别夸张,他举着那块“对等关税”清单,对着镜头喊话,把所有跟美国有往来的国家全都点了一遍。中国直接被列进34%关税档位,外贸圈那阵子几乎炸锅了。就连以前那些“灰色操作”,像跨境小件、低价直邮,全被堵死。一想到那些公司赶在4月关税生效前通宵忙着进货囤货,我隔壁做外贸的小王还抱怨了一阵,说成本蹭蹭涨,生怕再晚一步就亏大了。中方两天后反制,硬生生又叠加了34%的进口税率。今年整个贸易战,其实一直就是这种你出一招我跟一拳、圈里“谈谈又打打”的节奏。你经历过这样的外贸涨价潮吗?哪一项货物让你印象最深?

5月到了,气温突然蹿到28度,我妈那天在院子里晒衣服的时候还念叨:“外头怎么都说关税要降了?”其实那期间,中美已经在日内瓦见面,12号双方发布了90天技术暂停声明。美方把原来的24%加税暂时收回一半,只剩下基础的10%。当天美股飙起来,外贸老板也松了口气。再到6月,两边在伦敦设立正式磋商机制,把停火变成了可以跟进的流程。7月底的斯德哥尔摩会议,落实了一些日内瓦没解决的小细节,把过渡期目录也说清楚了。企业才算能喘一口气。你身边有没有人赶在那几天下单?我朋友小徐当时为了降低成本,一夜之间订了两柜货。

到了9月中旬,马德里那三天会谈,基本就把单边关税、出口管制、平台业务又理了一遍,定了个可继续谈下去的框架。可问题是,10月初突然又紧张了起来。尤其芯片这一块,英伟达的高端芯片在中国市场份额直接降到零。大家心里都知道,美方死咬技术口子不放,中国只能主动升级稀土管制,等着看谁能顶得住压力。身边的学者和有关圈子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就是“没有妥协余地了”,硬碰硬才有出路。你觉得真到这一步,是无奈还是必然?

贸易战这一年对美国最大影响,说到底还是体现在老百姓的钱包和企业的预算上。一季度疯狂囤货拖垮了GDP,之后关税又转嫁到商品和设备价格上。美国的平均关税率从历史高点回到3.4%,这次被特朗普硬拉到34%,对照百年前的水平,直接让汽车、农产品价格飞涨。你有没有家人在美国,这两年买东西是不是贵得离谱?我以前的同学吐槽得最多的就是,物价和失业没因为贸易战变好,反而连出口都跟着萎缩。美国农户都得政府来补贴。你怎么看这样的“政策周期”?给自家生意带来什么变化?

说到后面的发展,关税谈判的时间和地点一旦敲定(比如下周在马来西亚),说明双方都较真了,不光是走个过场。更关键的是,一切关于关税延期、稀土出口审批白名单、甚至领导人会不会把经贸议题列入正式表格,这些都直接关系到企业能不能顺利活下去。我的判断是,年底前不可能全部解决,还会优先把最急需的关税和稀土审批问题先局部落地。你作为关注者,有哪些关心的问题?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比如,你家企业这轮贸易摩擦直接收到哪些冲击?也可以聊聊你今年“囤货避税”时遇到的小插曲。

操作上,如果近期贸易战又起波澜,不管是出口还是进口,你可以提前关注各类关税豁免、稀土审批细则,理清关键白名单和新规要求。遇到新一轮沟通动态,记得提早和上下游对接安排,减少因政策突变造成的损失。你今年在贸易政策调整中,采取过哪些“保底”措施?欢迎分享经验。

下一篇:九月投资血泪史:当“股王”茅台和“压舱石”债券,同时背叛了你
上一篇:一盆冷水浇醒球迷:灰熊的建队哲学,从来不是为了赢在当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