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投资血泪史:当“股王”茅台和“压舱石”债券,同时背叛了你

127 2025-10-26 07:48

操盘过几百万基金的朋友,每个月最刺激的时刻,不是发工资,也不是看信用卡账单,而是打开各种APP看自己的收益曲线。那种感觉,就像是拆盲盒,只不过盒子里装的不是什么小玩偶,而是你下个月的饭钱和房贷。

九月份的市场,就是给你来了一个“惊喜”盲盒,打开一看,里面是拳王泰森的一只手套,还带着风。

这个月,无论股市还是债市,都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把所有自诩专业的信托公司拉到场子里,来了一场公开处刑式的压力测试。这就像一场突击考试,卷子很难,题型还很偏,谁在裸泳,谁在划水,谁是真的穿着裤衩还练出了腹肌,成绩单一出来,一目了然。

最终你会发现一个残酷的真相:一篇好的财经文章,就是把这些复杂问题扒光了给你看,顺便再踹两脚。今天,我们就来干这个活。

先说股票策略,这帮兄弟九月份的体验,约等于坐了一趟V型过山车,而且安全带还时不时松一下。

整个A股市场精神分裂得厉害。一边是科技成长板块,什么人工智能、新能源车、高端制造,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仿佛赛博朋克照进了现实。创业板和科创50的指数,涨得跟打了鸡血一样,创了好几年的新高。

另一边呢?大金融、大消费这些昔日里的“白马王子”,现在一个个灰头土脸,资金被科技股虹吸得厉害,脸都绿了。连“股王”茅台都跌了,仿佛在告诉所有人,酱香科技也干不过硅基生命。

这种极致的分裂,直接导致了股票策略信托产品的收益,比人的悲欢还不相通。有的产品因为重仓了科技股,业绩一飞冲天,基金经理走路都带风。而有的产品还死守着传统蓝筹,结果就是净值曲线画出了一道优美的抛物线,直接奔着地板去了。

这说明什么?

第一,选赛道比努力更重要。

第二,风口上猪都能飞。

第三,大部分人既不是猪,也没找对风口。

所以你看那些业绩排名靠前的,是他们真的比别人聪明一百倍吗?不一定。很可能只是他们的投资框架,正好和这个月的版本答案对上了。有些人的成功,纯属“瞎积薄发”,赌对了而已。而那些业绩垫底的,也不是他们傻,可能只是他们的策略不适合这种上蹿下跳的“猴市”。

更有意思的是量化策略。在人类基金经理还在纠结“爱与远方”的时候,量化机器人用冰冷的代码和多因子模型,在这种震荡市里疯狂收割。它们没有感情,只有纪律,涨了就卖,跌了就买,把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安排得明明白白。

接着看债券策略,那叫一个惨。

很多人买债券,图的是什么?稳。就是那种你妈觉得你冷,给你穿上的秋裤,虽然不性感,但保暖。结果九月份,这条秋裤不仅漏风,还特么是冰做的。

债市经历了一场显著的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噌噌往上涨。这里必须翻译一下,对于债券来说,收益率上涨,就意味着价格下跌。你手里的债券,正在变得不值钱。

这就像你去相亲,本来对方说自己是公务员,稳定。结果一见面发现,他是个热爱极限运动、随时准备辞职去西藏的摇滚青年。你以为的安全感,瞬间变成了史诗级的惊吓。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股市那边太热闹,把债市的钱吸走了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政策和供需的博弈,机构们都偏爱短期的、安全的债券,导致长期的债券没人要,价格自然就崩了。

很多中长期纯债基金,因为久期错配,直接被打懵了。这就好比你是个长跑选手,签了个马拉松合同,结果主办方临时通知,赛道改成一百米冲刺了,你那身耐力装备,瞬间成了累赘。所以你看,九月份债券策略产品的平均收益率,几乎趴在地板上,能有个正收益,都得谢谢市场手下留情。

债券是安全的。债券是无聊的。债券是投资组合的压舱石。

这是不是你听烂了的话?

现实是,九月份,这块压舱石从船上掉下去,顺便把船砸了个洞。

再聊聊组合基金,也就是FOF策略。

这玩意儿的逻辑,就是“我全都要”。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配点股票,配点债券,再来点别的,主打一个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

理论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九月份,东西方一起天黑了。

股市波动大,把组合里的股票部分带到了沟里;债市又拉胯,把组合里的债券部分也拖下了水。两边一起挨揍,组合基金自然就笑不出来了。

这就像一份体检报告,大家都在P图,想显得自己健康。但九月份的市场,就是一台高精度的核磁共振仪,把所有粉饰都给你扒干净,肝上的阴影是藏不住的。那些排名靠前的信托公司,无非是证明了,在大家都感冒的时候,他只是流了点鼻涕,而别人已经开始咳血了。

你看中信、平安、外贸这几家,在股票策略上表现还行,说明他们要么抓住了科技的脉搏,要么风控做得好,没在下跌中栽得太狠。而债券策略这边,能在尸横遍野的市场里拿到正收益的,比如国投泰康,那都是有点真功夫在身上的,至少在久期管理和信用风险控制上,没犯大错。

真正考验人的,从来不是牛市里谁赚得多,而是熊市和震荡市里,谁亏得少。商战不是比谁的拳头硬,而是比谁更会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投资也是一个道理。

那么,展望未来,我们普通人该怎么办?

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现在这个商业环境,讲究的就是“快种快收”。那种买入一只股票放十年等它开花结果的田园牧歌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了。市场热点轮动比电风扇还快,你今天追进去的新能源,明天可能就成了“为国接盘”。

所以,对于权益资产,如果你自己没那金刚钻,最好还是把钱交给那些真正懂得产业趋势、并且把风控当命根子的机构。怎么判断?别听他们说什么,去看他们在九月份这种鬼天气里,净值回撤控制得怎么样。回撤小的,才是真爱。

至于债券市场,虽然短期内可能因为流动性宽松缓口气,但长端利率债的风险依然像个定时炸弹。别再迷信“长期持有一定赚”的神话了。在不确定的世界里,灵活性和对风险的敬畏,才是你唯一的盔甲。

说到底,这些排名、这些数据,对我们最大的价值,不是去抄作业,而是透过它们看清这个市场的本质。

市场没有神,只有动态的博弈和概率的胜利。那些看起来牛逼闪闪的机构,也不过是在惊涛骇浪里努力维持平衡的一叶小舟。他们能做的,只是比别人少犯点致命错误。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把钱交出去之前,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这家伙在市场好的时候吹过的牛,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兑现了多少?他的体检报告,P图的痕迹重不重?

毕竟,钱是自己的,亏了,除了心疼,没人会给你报销。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下一篇:上海谢瑞麟黄金回收价格,品牌黄金回收不压价
上一篇:中美贸易摩擦转向主动反制,稀土管制升级释放降温信号,4月特朗普加征关税引发企业避险潮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