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PK摇粒绒针织休闲面料厂家,从业十五年的老师傅分享技术干货与避坑指南
泉州PK摇粒绒针织休闲面料厂家,从业十五年的老师傅分享技术干货与避坑指南
从一车“烧毛”的次品说起
记得有年冬天,厂里接了个急单,客户要求绒面要像猕猴桃一样密实短促。为了赶交期,我们把烘干温度调高了10度。结果第二天一看,整批布面的绒毛全都卷曲发硬,手一摸就像枯草——行话叫“烧毛”了。那批货赔了六万多,工人们蹲在车间门口一根接一根抽烟。这件事让我彻底明白:PK摇粒绒这东西,每个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绒面效果的三大命门
1. 纱线配比是地基。现在市面上流行70/30、80/20这些涤纶/氨纶配比,但很多人不知道同样比例还有不同玩法。比如要做卫衣内里,用75D/72F的涤纶长丝 20D氨纶,绒面会更细腻;要做外套则适合150D/96F,绒感更饱满。有次客户抱怨布料容易勾丝,后来发现是纱线单丝纤度选细了,从0.5dpf调到1.2dpf就解决了。
2. 摇粒工艺定生死。温度控制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习惯分三段式升温:先90℃让纤维松弛,再110℃使绒毛初步卷曲,最后85℃定型。见过太多厂子图快用120℃一气呵成,结果绒毛要么摇不开像刺猬,要么过度收缩变成抹布。
3. 后整理是魔术环节。同样的坯布,用不同助剂能做出完全不同的手感。抗静电剂一定要在烘干前半段加入,等布面完全干了再浸轧效果减半。最近有客户想要“会呼吸”的面料,我们在定型时加了微孔整理剂,透气量直接提升40%。
问:为什么同样克重的面料,我家做出来总是偏硬?
答:这个问题八成出在定型温度上。去年有家服装厂拿着我们的样品去别处打样,回来抱怨手感不对。我让他们把定型机第3、4节烘箱降温20℃,风速调到中档,第二天就收到感谢电话。另外检查下柔软剂是否渗透均匀,有些厂子为了省成本把浸泡改成喷淋,布料吃料不均就像给花浇水只淋叶子。
问:深色面料洗几次就泛白怎么破?
答:这是色牢度不过关。建议染色时加两道还原清洗,别信那些说一道就能搞定的鬼话。我们吃过亏,现在对藏青、黑色这些深色系,固定要多用15%的染料量,皂洗温度严格控制在60℃。最近还在试验新型固色剂,能把湿磨擦牢度从2级提到3.5级。
问:总遇到布面有云斑怎么办?
答:先摸斑块位置,如果手感发涩是染液浓度不均,手感发硬则是烘干太快。上周刚处理过一单,其实是坯布存放时受潮了,进染缸前先用130℃热风拉幅一遍就解决。记住查云斑要斜着看布面,正对着光看不出来。
给新入行朋友的忠告
1. 别迷信设备参数。同样的台湾产摇粒机,我们的老师傅能调出5种绒效,关键是掌握布速与温度的配合节奏。
2. 留样很重要。每批大货剪两块A4纸大小的样品,一块存档一块做测试,我们靠这个习惯三年避免了二十多次售后纠纷。
3. 多下车间少坐办公室。有次发现布边总起皱,在办公室想了三天方案,后来去定型机旁站了半小时,发现是超喂辊有个齿轮磨损了。
这行干了十五年,最大的感触就是:每个技术细节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经验。最近在试验用回收纱线做环保摇粒绒,虽然绒面均匀度还不太稳定,但已经有品牌愿意加价15%下单。大家有什么独门心得或者遇到棘手问题,欢迎在评论区交流,我通常晚上睡前会翻着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