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81:90不敌日本,宫鲁鸣或迎三大调整
159
2025-07-27
"五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北京某旅行社的顾问小林盯着电脑屏幕直拍大腿。印度驻华大使馆官网那则"恢复对中国公民签发旅游签证"的公告,让他想起2018年带团去德里的情形——客户在恒河边吐得昏天黑地,回国后集体投诉的画面至今记忆犹新。
莫迪政府这招确实够精明。全球旅游市场刚缓过劲儿,谁不眼馋中国游客的钱包?去年泰国靠着3900万国际游客赚得盆满钵满,印度却连人家的零头都够不着。新德里那些官员怕是急红了眼,连泰姬陵宣传片都配上中文解说,活像饿狠了的商贩突然对过路客堆满笑脸。
可现实总爱打脸。上海白领王雯翻着手机里的旅游攻略直撇嘴:"去印度?我闺蜜去年在德里地铁站被摸屁股,警察来了反倒问她裙子为啥不过膝。"这话在驴友群里炸出几十条吐槽:新德里的出租车计价器永远"恰好"失灵,孟买的五星级酒店床单上有可疑污渍,瓦拉纳西的"免费导游"最后都变成天价购物陷阱。
要说硬件短板,印度旅游局的官员自己都挠头。从孟买到斋浦尔300公里路程,号称"豪华大巴"的车上连空调都时灵时不灵。有游客吐槽在克久拉霍订的"精品民宿",晚上发现浴室花洒挂着蜘蛛网,前台还理直气壮:"这可是纯天然杀虫剂!"更绝的是阿格拉堡售票处,外国游客门票价格比本地人贵八倍,检票员还笑嘻嘻地说:"泰姬陵的修缮费就靠你们啦!"
语言障碍更让人头大。在班加罗尔街头,杭州小伙张睿举着翻译软件比划半天,卖奶茶的小贩突然蹦出句"支付宝?"正当他惊喜扫码,对方又补了句:"手续费20%。"这类"印度特色服务"让不少中国游客觉得,自己像被扔进游戏厅的抓娃娃机——明知道大概率被坑,还忍不住往里砸硬币。
女性游客的遭遇更是一把辛酸泪。成都姑娘李婷的旅行日记里写着:"穿长裤在德里红堡拍照,十分钟被六个男人求合影。"她后来学聪明了,随身带着婚戒当道具。小红书上有博主传授经验:"假装听不懂英语最管用,他们觉得无趣就会走开。"这些"生存智慧"看得人心里发酸,哪像是去度假,分明是参加野外生存训练。
医疗问题更让人心里打鼓。孟买私立医院挂号费动辄上千卢比,有游客肠胃炎输液被收了两万人民币。更魔幻的是新德里的"国际诊所",医生开药前先问:"您是要便宜版本还是原厂药?"合着连治病都能搞出高仿货。
航班问题也够闹心。目前国内直飞德里的航线比疫情前少了一半,转机动不动就二十小时起。旅行社报价单上"印度金三角七日游"要价一万二,隔壁泰国同样天数的行程才六千八。有网友算过账:"花双倍钱去遭罪,我图啥?图恒河浮尸的独家视角?"
这些槽点在旅游论坛上能刷出上百页。有人不服气:"印度可是四大文明古国!"立刻被回怼:"文明古国的厕所里现在还有人在用手掏粪呢!"话虽难听,可看看联合国发布的旅游竞争力排名,印度常年吊车尾,比越南还低十几位。
不过真有人就好这口。广州摄影师老陈每年都去印度采风:"乱才有意思啊!"他在瓦拉纳西拍过火葬仪式,在加尔各答贫民窟蹲守半个月,最近正筹划去克什米尔拍边境冲突。这类"硬核玩家"把印度当现实版《饥饿游戏》片场,普通游客看了直呼"敬你是条汉子"。
新德里旅游局的官员估计也很郁闷。他们学着泰国搞"微笑服务"培训,结果海关人员边盖章边索要小费;模仿日本做多语言指示牌,中文翻译把"紧急出口"写成"快跑门"。这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活像穿西装打领带却忘了拉裤链。
中产家庭更不买账。北京家长王磊的话很实在:"带孩子去迪士尼不香吗?非要体验印度火车挂票?"他朋友圈里晒普吉岛沙滩照的比比皆是,敢挑战印度之旅的都被尊称为"勇士"。
回头看印度旅游部的如意算盘,倒像极了他们的国民小吃——脆球饼。外表金黄酥脆诱人得很,咬开才发现里面灌着恒河水调的酸辣汁,没点"钢铁胃"还真消受不起。眼下他们举着"欢迎中国游客"的横幅,可横幅后面坑坑洼洼的公路、漫天要价的商贩、随时罢工的WiFi,哪个不是劝退利器?
倒是苦了那些正经做生意的印度人。斋浦尔民宿老板拉吉在网上诉苦:"我们装了中文菜单,培训员工用筷子,结果来的全是欧美背包客。"这话透着心酸,也道破天机——旅游振兴不能光靠签证放开,得先把自家院子扫干净。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