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虑核武器,除了中国美国,哪些国家能战胜日本?

195 2025-08-05 01:48

日本,作为太平洋上一个由众多岛屿组成的国家,如今的经济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亚洲唯一的七国集团成员,它的汽车、机器人、半导体等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科技实力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确实有过人之处。

但提到军事力量,情况就变得复杂多了。

众所周知,二战结束时,日本的军事机器被彻底瓦解,军队解散,军事机构撤销。

不过,重建的努力也很快开始。

从1950年的警察预备队,到后来的保安队,再到1954年正式成立的陆海空自卫队,这条发展轨迹清晰可见。

随着经济起飞,日本的防卫投入也水涨船高。

2007年成立防卫省是个重要节点,之后各种关于“安保环境严峻”的说法就越来越频繁,成为了其加强自身防卫能力的理由。

最新的发展让人不能不关注。

去年(指2023年),他们向菲律宾出口了新型防空雷达,这可是战后首次出口成品武器,意义重大。

预算方面,其防卫费连年攀升,2023年已达到约6.8万亿日元的惊人规模,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持续不断的装备更新与扩军计划。

目前,自卫队总兵力大约保持在25万人的规模,其中陆上自卫队占了约15万。

海上和航空自卫队的人数虽然各在5万左右,却集中了其最精华的作战力量,各种情报、指挥机构也相当健全。

装备是军事实力的直观体现。

日本的海上力量亮点不少,那些拥有多套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宙斯盾驱逐舰性能相当先进,“出云级”直升机护卫舰经过改装后,也确实具备了起降F-35B战斗机的能力,战力提升巨大。

潜艇部队一直低调但技术精湛,建造的是远洋性能优异的常规动力潜艇(原文中提到的“核潜艇”信息有误,日本并未公开拥有核潜艇,此为改写修正)。

航空自卫队的主力战机是美国来的F-15J,据说未来还会部署F-35隐身战机。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许多尖端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制造,背后依靠的是其庞大且技术雄厚的私营企业体系,三菱重工、川崎重工这些名字在军工界分量十足。

平心而论,这样的军力,特别是依托其强大的工业技术底蕴和持续投入,在常规军事力量中算是一股相当强大的力量。

放眼全球,能轻易说可以打败它的国家,除了众所周知的两大军事强国(中、美)之外,还能数出几个?

这就引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不考虑核武器这张终极王牌,纯粹的常规力量对抗,还有哪些国家有可能与日本一较高下,甚至战而胜之?

网络上对此的讨论还真不少。

俄罗斯:庞大国土蕴藏的绝对力量

看看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

这个国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带来的是近乎取之不尽的资源禀赋。

无论是支撑农业的肥沃黑土地,还是作为经济命脉的石油、天然气、矿产,其储量都堪称世界级。

尽管经济发展常被诟病,但它在基础科研和尖端军事技术上积累太深了。

航天、核能、高超音速武器这些领域,它依然站在世界前沿。

俄罗斯的核心军事资本是其规模。

超过百万的现役军人,加上庞大的预备役力量,在兵员数量上对日本形成了碾压级的优势。

俄军的训练体系,特别是承袭自苏联时期的严苛战斗意志培养,其强调顽强作战和战场生存能力的传统,确实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常被认为具有独特的韧性。

再看看他们的军火库,抛开核武不谈,其常规装备种类之全、数量之多令人咂舌。

从陆军的T系列主战坦克、各类装甲战车和闻名遐迩的“冰雹”、“龙卷风”火箭炮,到空天军的苏-35、米格-31等先进战机,再到海军的基洛级潜艇、各类水面舰艇(尽管现代化水平和维护状态时常被议论),尤其是其战略火箭军装备的各型洲际导弹和远程弹道导弹(如网传射程极远的“萨尔马特”),理论上具备对全球任何地点的常规或核打击能力(当然,实战运用是另一回事)。

这种基于领土纵深、资源禀赋、庞大人力和完整工业体系构建的全面战争潜力,在很多人看来,面对日本这样国土面积有限、资源匮乏、人口规模较小的对手,俄罗斯在打一场大规模、长时间的消耗战方面,似乎是具备压倒性优势的。

德国:低调的工业巨人与军事潜力

同为二战战败国,德国的军事复兴之路和日本有相似,也有不同。

它的《基本法》也严格限制了发展进攻性武力,其正式名称“联邦国防军”就清晰地定位在“防御”二字上。

政策目标长期以来是立足本土防御并参与欧洲集体防卫和全球危机处理(如反恐维和等)。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德国开始更积极寻求提高军力,不断增加国防预算,推动军队现代化。

目前德军总兵力大约在18万左右,规模小于日本自卫队。

但其背后的支撑力异常强大。

德国是欧洲经济的发动机,2023年GDP甚至超过了日本,工业制造能力更是冠绝欧洲。

从享誉世界的汽车工业到顶级的精密机床制造,再到种类齐全、技术先进、拥有超过3000家企业的军工产业体系——它能独立研发制造先进的坦克(豹2系列)、潜艇(212型、214型)、火炮(PzH2000自行火炮)以及多种导弹系统。

去年的军备出口额超百亿欧元,证明了其武器系统的全球竞争力。

德国国防工业具备高度的自给自足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筹码。

虽然德国军队规模不大,但普遍认为其专业素养、训练水平和装备质量均属世界一流。

它的“硬实力”不在于前线兵力数量,而在于深不可测的高端军工生产能力、充裕的资金储备以及作为欧盟核心成员潜在所能调动的战略资源和国际支持。

如果考虑一场在高技术条件下、可能涉及大规模装备制造与后勤保障的冲突,德国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工业体系和先进技术,其最终战争潜力被相当一部分观察者认为能够抗衡甚至超越日本。

这种“工程师式”的作战能力,是德国实力的独特体现。

法国:独立自主的核常兼备强国

法国在西方世界中一直以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著称。

科技与工业基础雄厚,特别是在核电、航天(阿丽亚娜火箭)、高速铁路等领域长期保持全球领导者地位。

它既是欧盟的创始成员,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全球政治外交舞台拥有重要影响力。

法国军事力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战略自主”。

它拥有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核潜艇、战斗机(阵风)、航母到各种先进导弹,几乎都能自主研发生产。

现役总兵力超过20万人,规模与日本相当。

其国防预算在欧洲名列前茅。

法国的装备水平相当精良。

虽不像冷战时期那样追求绝对数量,但质量上乘。

拥有包括“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是目前美国以外唯一的核动力航母)、先进驱逐舰、两栖攻击舰在内的大约120余艘主战舰艇,以及两百多架新型战斗机。

陆军装备包括现代化的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国在全球多地保有海外基地和驻军(网传其在海外有常驻军事力量的区域有近十个),具备较强的远程投送和干涉能力。

其长期坚持战略独立所积累的核常兼备的综合军事力量,使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军事任务。

法国的军事实力是全面性的,兼具一定的全球行动能力、领先的军工技术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政治分量。

在纯粹的硬碰硬常规武力较量中,法国成熟的军工体系、可独立运行不依赖外援的能力(尤其是在关键武器供应上)以及丰富的作战经验(持续参与海外军事行动),被不少网友认为有能力对日本构成非常实质性的挑战,甚至有评估认为其有相当大的赢面。

结语:衡量“打败”的多维尺度

谈论谁能“打败”谁,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变数的假设性问题。

战争胜负远非简单比较纸面上的兵力和装备数据就能得出结论。

它涉及到地理环境(日本作为岛国的防御与进攻难度)、战略纵深、战争性质(是有限冲突还是全面战争)、盟友体系、后勤保障能力、国民意志韧性、指挥体系效率和科技水平差异等无数关键要素。

然而,基于当前可观察和分析的常规军事力量及其背后的综合国力支撑(经济、科技、工业、资源、人口等),除了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中美两个超级军事强国外,俄罗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战略纵深、资源储备、军工基础和庞大兵员所构成的“持久战”潜能;德国依托其顶级的工业制造能力、高科技军事装备自给能力和潜在的经济动员力;法国凭借其均衡的海陆空力量、战略投送能力、完整的自主国防工业和核大国地位——这三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战争潜力,在综合评估下,确实普遍被认为具备在常规战争中挑战乃至战胜日本的“可能性”。

但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战略层面的比较分析,绝非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或鼓动。

和平与合作,才是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的根本之道。

下一篇:调质钢15NiCr11:精准成分铸就高品质
上一篇:男子守岛10余年未升职,无奈提交退伍申请,第二天接到领导电话轰炸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