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晋年感慨:若不是中央及时赶来,陕北红军和红25军就打起来了!

99 2025-07-17 13:44

1942年11月,贺晋年将军出席了在西北地区召开的高干会议,会上他发表了一篇长达万言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详细梳理了西北党组织以及西北红军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和挑战,不禁感慨万分。中央之地确实优越,宛如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一般,若非如此,恐怕难免会陷入暴乱,换句话说,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高。

贺晋年的这篇发言,代表了很多陕北同志的心声。比如时任西北工委常委、宣传部长的张秀山同志,他晚年在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曾言,陕北得以保全,中央亦功不可没。然而,对于我们西北地区的同志们而言,始终铭记在心的是党中央对陕北的拯救。倘若党中央未能及时抵达,未能采纳并执行那些正确而果断的措施,那么,西北的根据地与红军是否还能继续存在呢?

1935年9月16日,鄂豫皖红25军在徐海东、程子华等同志的带领下,历经长征,抵达陕北。在那里,他们与刘志丹等同志所率领的陕北红26军、27军成功会师,这一历史性事件被称作永坪会师。

红军两支部队的胜利汇合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喜事。据贺晋年所述,陕北的同志们对于红25军的到来感到无比喜悦。高岗当时便告诉他,25军是一支正规的部队,在各项制度上都有可取之处,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贺晋年欣喜若狂地赶到永坪镇,亲眼目睹了红25军军容严整,士兵们背着背包,还额外挂着缸子。与此同时,陕北部队的许多战士平时却习惯于赤脚行走。贺晋年感到,这确实是主力部队该有的样子。

然而,贺晋年很快察觉到,红25军中出现了殴打和辱骂的现象,对指战员的态度较为严厉。两军合并后,团结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例如25军觉得陕北的兄弟部队有“游击作风”。记挂着这件事,贺晋年前往拜访刘志丹,一进门便如往常般,亲昵地称呼刘志丹为“老刘”,但徐海东却觉得这种做法不妥,认为这是“游击主义”的表现,于是对贺晋年提出了批评。刘志丹在安慰贺晋年时说道:“他们可是正规军,今后咱们不能再称呼我为老刘,得改口叫副军团长了。”

红25军作为一支正规的军队,组织当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将陕北红军的机关枪移交给25军负责保管。尽管这对陕北红军而言显得有些不公,然而他们依然选择了遵从命令。

这些小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当时,组织有意让贺晋年担任红25军的副师长一职,然而贺晋年却婉言拒绝了,理由是自己的经验尚浅,不足以胜任,且25军的作风较为强硬。他强调:“这并非意味着25军是一支恶劣的部队,也不是一支背离革命的队伍。25军实际上是一支优秀的革命队伍。”然而,他们在领导方法上,却继承了鄂豫皖张国焘时期的一些不良习惯。

两个部队在首次协作时,自然会有一些不和谐之处,这本身并非什么严重问题。然而,关键在于,当时陕北红军中的一些同志,受到了王明错误观点的影响。特别是陕北红军的创始人郭洪涛,以及中央派遣的朱理治和聂洪钧,他们认为刘志丹等同志领导陕北红军的方法存在偏差,犯了诸如“捎山主义”等错误。

他们意图解除刘志丹等人的职务,然而,在陕北红军内部,绝大多数人持支持态度,拥护本土出生的陕北领袖刘志丹。即便他们有此意图,却因缺乏支持而难以成行,无人赞同他们的做法。

然而,当红25军在9月抵达陕北之后,局势发生了转变。17日那天,双方于永坪镇举行了一次联合会议,朱理治、聂洪钧以及程子华共同组成了“中央代表团”,负责主持会议。张秀山,一位与会者,回忆说,会议气氛相当严肃,许多同志都显得不敢发声。值得一提的是,先前支持刘志丹的张秀山在会议结束后被朱理治点名批评。不久之后,刘志丹失去了西北军委主席的职位,此职位由聂洪钧接替。在陕北,红军与红25军合并,成立了红15军团,徐海东担任军团长,程子华出任政治委员,刘志丹则担任副军团长,而高岗则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程子华在80年代回忆起一位外国作家时提到,当时陕北红军内部部分同志,尤其是郭洪涛、朱理治和聂洪钧等人,他们不遗余力地批评刘志丹,并且努力让红25军相信刘志丹犯了错误,指出他领导的红26军已被敌人渗透。

当时陕北红军的部队对此感到十分困惑,连当地居民也如此,甚至流传着一种说法,称25军是伪装成红军来消灭红26军的……保安、安塞、定边、靖边等县,原本是陕北红军建立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却突然出现了“反叛”、“红区变白区”的现象。

这就是贺晋年为什么说:“还是中央好,是救命的活菩萨,不然的话,非暴乱不可,就是说打起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正是在这关键时刻,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央红军抵达陕北,随即派遣李维汉、贾拓夫、王首道等人前往陕北,着手处理相关事务,并全面接管了陕北的工作。

在42年的讲话中,贺晋年对这段时间内自己心境的变迁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起初,当他得知中央红军抵达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感到忧虑,他以为中央红军不会站在他们这边。紧接着,他迅速给后方的省委寄去了三封信,急切地请求被调往后方,声称自己在部队中无法继续工作,渴望转任赤卫队长,投身农会工作,并为红军提供粮食补给。

与中央红军接触后,他察觉到该军干部素质颇高,见面便称赞陕北干部工作出色,“他们坚定奋斗,成功创建了陕北苏区”。贺晋年对中央红军印象较好,却心中犹疑不定。直到某日,瓦窑堡迎来两位同志,告知贺晋年刘志丹、高岗等人已被释放。贺晋年欣喜若狂,急忙命人准备饭食,一顿饭竟然吃了四碗。

只有深入理解贺晋年等陕北同志在当时的情感状态,我们才能明白他们为何会对中央的到来表示如此感激,将其比作“及时雨”般的救星。同样,我们才能领悟到张秀山所言:“对于中央的指示,我们始终坚决拥护,坚决执行。”我们西北的同志来说,心中永远不可忘怀的是党中央救了陕北。”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长坂坡激战,若非此将放水,赵云刘禅必死一人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