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5万人移居日本”的阶段?已结束!

121 2025-11-20 05:19

“25万就能移民日本”这条朋友圈,一夜之间成了笑话。10月16号起,日本把公司注册金从500万日元提到30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从不到25万飙到140万,直接翻倍还带拐弯。朋友圈的欢呼秒变哀嚎,有人连夜退机票,有人把刚买的民宿挂牌甩卖,还有人把日语教材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这政策不是突然拍脑袋。8月就开始放风,当时一堆人还抱着侥幸心理,觉得“风声大雨点小”,结果雨点真砸下来了,砸得结结实实。最惨的是那批卡在中间的人,公司注册了,办公室租了,甚至孩子转学手续都办好了,结果临门一脚被踢回原地。艾婉就是其中一个,挺着四个月肚子,站在京都的出租屋里,一边卖家具一边掉眼泪。她和老公前后砸了50万人民币,现在全打水漂。

为啥日本政府突然翻脸?数据最诚实。2024年底,日本41600个经管签持有者里,中国人占了一半多。十年前这个数字还是18100,翻了一倍不止。大阪、东京一堆挂着公司牌子的办公室,白天铁将军把门,晚上连个鬼影都没有,纯粹就是挂靠地址。本地人投诉噪音、垃圾、房价上涨,政府再不踩刹车,怕是要被选票反噬。

别以为只是钱的问题。3000万日元只是第一道门槛,后面还跟着三个大招:雇一个日本籍或永住的正式员工、申请人或员工得有日语N2、老板本人得有三年管理经验或硕士学历。王运生掰着指头算过,雇一个人一年至少400万日元,他全年营收都没这么多,更别说N2证书还得现考。这哪是开公司,简直是开慈善机构。

最魔幻的是中介的嘴脸。政策一出,朋友圈里立马分成两派:一派喊“快上车”,一派喊“快跑路”。大阪的行政书士宋立军说,8月来咨询的人直接翻倍,都是想抢在关门前进场。可真正能达标的,十个人里挑不出一个。王洋更惨,原本五人的事务所现在缩成三人,新租的办公室准备退租,员工工资都快发不出了。

有人逆流而上,有人急流勇退。赵岳山带着老婆孩子,赶在政策落地前飞到了大阪,准备从零开始。王运生还在硬撑,白天打扫民宿,晚上学日语,做梦都在背敬语。魏巍直接放弃当老板,开始投简历找工签,准备老老实实打工人。最果断的是戴家山,直接把四套民宿挂出去,准备割肉离场。他说:“再耗下去,连回国的机票都买不起了。”

最心酸的是那些为了孩子移民的家庭。周恬的妈妈原本计划读完语言学校接手女儿画廊,现在直接放弃,准备办五年多次往返签证,一年飞来看女儿两次。艾婉更决绝,卖完家具当天就定了回国的机票,她说:“在国内至少能保住事业,孩子生在哪不是生,总比在日本喝西北风强。”

日本律师森胁章说了实话:这波操作不是针对外国人,而是针对“假外国人”——那些挂个空壳公司,实际只想拿签证的人。他说,中国律师申请日本外国法事务律师的数量这两年暴涨,人才是真来了,但浑水摸鱼的也太多了。政府干脆一刀切,宁可错杀也不放过。

最讽刺的是,当年吹得最凶的“民宿神话”,现在成了烫手山芋。戴家山买了四套房做民宿,现在每年收益刚够交管理费,连保洁阿姨的工资都付不起。垃圾处理更是噩梦,商业垃圾不能扔普通垃圾桶,他得把泡面渣晾干,分装成五层垃圾袋,自己背回家扔。这哪是移民,简直是垃圾搬运工。

政策还有个隐形炸弹:已经拿到签证的人,三年内必须补齐所有新要求,否则续签直接泡汤。森胁章说,现在入管局对真实经营的审查严到变态,空壳公司直接不给过。社交平台上有人投票,四成准备回国,剩下的要么硬扛,要么转战工签。最惨的是那些2019年就来的,熬了五年眼看要拿永住,现在一夜回到解放前。

最扎心的真相是,很多人根本不是来创业的,是来投机的。尤琪说,中介当年推销的“5平米办公室”现在成了笑话,那地方连个椅子都放不下,纯粹就是签证挂靠。现在新政一落地,这些办公室直接空出来,房东比移民还慌。

小谷先生更直接:日本老龄化缺人是真的,但选民情绪也是真的。首相选举年,政客当然要表演“保护日本人”。只是这表演的成本,全摊在了那些砸锅卖铁想换个活法的中国家庭身上。

有人问:现在怎么办?能怎么办?有钱的继续砸钱,没钱的赶紧止损。艾婉已经回国,赵岳山还在机场排队入关,王运生边背单词边算现金流,魏巍的简历投到了第五十家公司。戴家山说,再观望三个月,实在不行就割肉回国,至少还能保住老本。

日本还是那个日本,樱花照样开,拉面照样香,只是25万移民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回了。接下来是拼真刀真枪的时候,没点真本事,还是别去凑这个热闹了。

你说,这到底是日本关上了门,还是我们自己该醒醒了?

下一篇:荷兰部长启用战时条款,中美两国同步介入,安世半导体为何沦为博弈筹码?
上一篇:地缘专家揭秘:约翰逊激进派兵乌克兰计划,为何注定是一场危险赌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