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4万拍下准报废车!环保公司精明捡漏,原车主含泪续命

67 2025-10-10 07:35

一辆车,还能喘气儿一年就得强制报废,发动机舱里塞的是块跑了六十万公里的电池,你给它估个价?

三千?

五千?

不能再多了吧。

可就在成都,有人为340辆这样的“老头乐”出租车,砸出了484万真金白银。

平均一万四一辆,价格直接在起拍价上翻了个跟头。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买家里面,竟然还有车子原来的主人。

没错,你没听错。

成都武侯、春雨这几家出租车公司,眼睁睁看着自家因为还不上1.89亿贷款而被法院拖走的“家当”上了拍卖台,然后自己又掏钱,把它们给拍了回来。

这操作什么水平?

像不像你前女友把你送的游戏机挂闲鱼上卖了,你咬咬牙又匿名给买了回来?

一股子心酸又憋屈的劲儿,全在这了。

这批车,都是2019年上牌的吉利帝豪,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大规模上岗的新能源出租车。

当年那可是风光无限,绿色车身穿梭在成都街头,代表着新时代的脉搏。

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时代就把它们拍在了沙滩上。

欠了银行的巨款还不上,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营运工具变成了一串串拍卖代码。

拍卖场上那叫一个热闹。

起拍价不到一万,便宜得跟闹着玩似的。

结果一开拍,加价的牌子举得跟森林一样,此起彼伏。

几百轮的拉锯战,硬是把这堆“准报废”的铁疙瘩炒成了香饽饽。

这里头的大买家,是一家来自江西萍乡的再生环保公司。

这就很有意思了,一个搞回收的,花这么大价钱买这堆“电子垃圾”干嘛?

图它车壳子能卖废铁?

格局小了。

人家的算盘,打得精着呢。

车不行了,但里头那块电池,可还是个宝贝。

行话叫“梯次利用”,从车上拆下来,稍微鼓捣鼓捣,就能变成工厂、基站的储能单元,继续发光发热。

这可比当废铁卖值钱多了,简直是点石成金的生意。

新能源汽车拍卖,本质上已经变成了电池资源争夺战。

可最让人唏`嘘的,还是那些回来“赎身”的老东家。

他们图什么?

难道是对这些跑了几十万公里的老伙计有感情了?

别傻了,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情怀,都是生意。

出租车这行当,车和营运牌照是捆绑的。

车没了,牌照也就悬了,整个公司的运营就得停摆。

重新买新车,申请牌照,那又是一大笔投入和漫长的时间。

两害相权取其轻,花点钱把这些老车“赎”回来,好歹能再撑一年,维持住公司的规模和流水。

这就像一个老农,家里唯一的老牛快累死了,被债主牵走,他砸锅卖铁也得把牛赎回来,因为没牛,地就彻底荒了。

这一万四一辆,买的不是车,是公司再多喘息一年的机会。

这场看似荒诞的拍卖,活脱脱就是当下出租车行业的一面照妖镜。

曾经,的哥的姐们也是城市里一份体面的营生。

可网约车一来,像狼一样冲进了羊圈,把原有的秩序搅得天翻地覆。

再加上新能源转型这波大潮,看似是机遇,实则是把所有出租车公司架在了火上烤。

换车要钱,充电要时间,电池衰减要命,每一项都是成本。

当年的政策补贴有多香,今天的经营压力就有多大。

所以,这484万,拍下的不只是一堆冰冷的机器,更是拍下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和一个行业的挣扎。

那些曾经承载着无数人回家路的出租车,最终也迷失在了资本和变革的十字路口。

那么,你觉得这笔买卖,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是那个玩转“梯次利用”的环保公司,还是忍痛续命的出租车公司?

或者说,在这场局里,压根儿就没有赢家?

下一篇:驻村第一书记算不算官
上一篇:《父母爱情》王振彪为什么能升到军里当副政委?三个原因合情合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