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靠一封神信逆袭,龙湾之战硬是把强敌陈友谅给拿下了

149 2025-10-24 08:14

元朝快完蛋那会儿,应天城里人心惶惶。陈友谅开着能装上千人的大船,从上游杀下来,还跟张士诚说好了一南一北夹着打朱元璋。这阵势,谁看了都得哆嗦。

底下人吵成一锅粥。有人说赶紧跑吧,别等死。有人说关上门死守,撑一天算一天。朱元璋没吭声,坐在那儿盯着一个人看——康茂才。

这人以前在元军干过,跟陈友谅是老同事。后来投了朱元璋,但关系一直没断干净。朱元璋知道陈友谅这人自大,脾气急,最信不过叛变的人。他就想,能不能用这点做点文章?

他让康茂才写封信给陈友谅,说自己其实不想在这边干了,心里还是向着老上司的。只要陈友谅来攻应天,他就在江东桥接应,把木桥放下,放大军直入城下。

信里还特意提了条“近路”:走新开河最快。到了就喊“老康”,他一听就出来开门。听着像黑话,可就是这种土办法,才显得真。

送信的是康家的老门房,老头子以前伺候过陈友谅吃饭喝茶。朱元璋算准了,陈友谅见着这张熟脸,第一反应不会是“有诈”,而是“老部下还念旧情”。

果然,陈友谅看完信,连饭都没吃完就下令出发。带着几十艘巨舰,浩浩荡荡往新开河开去。

这边信刚送走,朱元璋立马动手。第一件事,把江东桥的木头桥全拆了,换成铁石桥,结实是结实了,可没法放下来。第二件事,在大胜港安排一支小部队,专门拖时间。不求打赢,就求让敌人着急。

他自己带着主力,埋伏在龙湾的芦苇荡里。那边水浅,退潮时大船容易搁浅。他挑的就是这个节骨眼。

长江进南京有三条道。大胜港窄,一次只能过三艘船,不适合大军冲;新开河顺,水面宽,看着像是最佳路线;龙湾呢,滩多水浅,明眼人都绕着走。可朱元璋偏就看中这块“烂地”,准备当屠宰场用。

陈友谅船队到了江东桥,大声喊“老康”。没人应。再一看桥,石头的,根本动不了。心说坏了,中计了。想回头,大胜港那边又被小部队缠住,船挤在一起动弹不得。

没办法,只能往龙湾转。等他巨舰开进去,刚好退潮。船底磕到底,哗啦一下卡住,前也进不了,后也退不了。

朱元璋在卢龙山上看得清楚,举旗一挥,芦苇丛里冲出几千人。偏偏这时候下雨了,雨大得睁不开眼。船上的人下不来,岸上的人组织不起阵型,乱成一团。

两万人被俘,一百多艘大船被缴。陈友谅自己跳上一条小船,拼了命才逃出去。

这一仗打赢,局面全变了。信州、浮梁那些原本摇摆的地方,一看陈友谅败了,马上派人来投。朱元璋趁势造舰队,船上写着“奉天征讨,纳顺安民”,沿江一路打过去,安庆、江州全拿下。

连陈友谅的江西丞相胡延瑞都想投降。但他提了个条件:我要带着自己的兵一起归附。朱元璋一开始不愿意,觉得留着旧部是个祸根。

刘伯温劝他说:“你现在不是收一个人,是在演给所有人看。你容得下他,别人也敢来。”朱元璋听明白了,不但答应,还亲自跑到龙兴门外去接胡延瑞,把龙兴改名叫洪都。

消息传开,吉安、龙泉的守将一个接一个投降。江西一大片地盘,就这么归了朱元璋。

后来有人问,接下来打张士诚还是陈友谅?朱元璋说:“陈友谅急脾气,打了他,张士诚不敢动;要是先打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从背后捅刀子。”结果他先收拾陈友谅,回头再灭张士诚,一步步站稳脚跟。

这事看着像运气好,其实是算得准。他不是赌船快船慢,是赌人心怎么动。他知道陈友谅骄傲,一点小甜头就能把他骗进来;他也知道手下人怕死,所以必须赢一场大的才能稳住军心。

龙湾这一战,一封信只是开始。真正厉害的是后面的步步为营。换桥、设伏、掐时间、选地形,哪一步都不能错。更关键的是打完仗怎么收尾——对降将不杀不疑,反而给面子,这才让更多人愿意倒戈。

我觉着吧,成大事的人,不怕绝境,怕的是脑子停了。朱元璋那时候四面楚歌,可他还能静下心来想人、想地、想天气,这才是真狠角色。别人慌着逃命的时候,他在布一个局,等风来,等潮退,等敌人自己走进坑里。

下一篇:康熙出巡遇樵夫砍柴,问:为何见朕不跪?樵夫答:草民眼拙,不识真龙,康熙追问:那你识得什么?樵夫一句话,康熙赐其加官加爵
上一篇:2025年必入3款欧舒丹香皂套装:樱花/玫瑰/乳木果,呵护你的双手!欧舒丹香皂质量怎么样好用吗?用后告诉你答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