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只有99家?一文看懂中国243家“国家队”的权力变迁史

189 2025-07-29 22:30

“中国雅江集团挂牌成立,被称作‘第99家央企’——但若你以为中国央企仅有99家,便踏入了认知误区!

近日,新央企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列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序列,成为其名下第99家央企。

很多自媒体在撰写文章时,简化表述“第99家央企”,未强调“国资委监管”前提,导致公众误以为央企总数仅99家。

事实上,这99家只是央企版图的“冰山一角”。在国资委体系之外,另有144家央企由财政部管理,包括27家金融巨头、113家文化企业和4家特许专营机构。为此,曾撰写了《中国雅江集团成立央企总数达243家》一文,简析了我国央企管理的现有格局。

但是评论区依然有读者提出异议。

“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有必要写一篇文章,系统聊一下我国央企管理架构的变迁。

央企是国企,而国企不都是央企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按照国有资产管理权限划分,国有企业分为中央企业(由中央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和地方企业(由地方政府监督管理的国有企业)。

因此,国企的范围更大,央企都是国企,而国企未必是央企,还有省管企业、市管企业、县管企业等等。

央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中央(管理)企业(简称“央企”)是指由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或委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责,领导班子由中央直接管理或委托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或其他等中央部委(协会)管理的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

2017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回复“关于国企和央企定义的咨询”留言时指出,广义的中央企业包括三类:

一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企业(即狭义的央企),从经济作用上分为提供公共产品的,如军工、电信;提供自然垄断产品的,如石油;提供竞争性产品的,如一般工业、建筑、贸易。

二是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理的企业(出资人多为财政部),属于金融行业,如国有五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

三是由国务院其他部门或群众团体管理的企业,属于烟草、黄金、铁路客货运、港口、机场、广播、电视、文化、出版等行业。

特别指出,在我国对于个别中央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较为特殊,这些中央企业归国务院直属管理,企业属于正部级。

央企监管体系演变

回溯历史,央企监管体系经历了深刻演变。

2003年之前,央企分散于机械部、冶金部、电力部等数十个部委,“九龙治水”导致权责不清、多头干预。

1988年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作为首个专职管理国有资产的政府机构,归口财政部管理。其职能集中于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等基础工作,但受限于行业主管部门的分权管理,仅能行使有限的“登记管理”职能,无法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的统一监管。比如当时的中国重汽,一把手是中组部管理,二把手是原人事部管理,三把手到七把手是原机械工业部管理;基本建设是原国家计委管,技术改造是原国家经贸委管,原机械工业部作为主管部门管得更多一点;管资产的是财政部,收入分配则由劳动部管。

1998年行业主管部门撤销是重大转折。国务院撤销冶金、机械等9个专业部委,将其改组为国家经贸委下属的“国家局”,初步切断政府与企业的直接隶属关系。2001年这些“国家局”进一步撤销,国有企业彻底摆脱行业主管模式,为“单一出资人”机构的诞生创造制度条件。

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标志国资监管进入“管人管事管资产”三统一阶段。国资委接管196家央企,终结“出资人缺位”问题,核心任务聚焦“保值增值”与“战略重组”。

2003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印发,明确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

重组整合与分类监管成为主线。在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之初,它接管了196家部委央企。通过南北车合并(2015年)、中电科重组华录集团(2023年)等案例,央企数量从196家精简至97家(2019年)。2015年出台《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指导意见》,将央企分为商业类(侧重资本回报)和公益类(侧重公共服务效率),推动监管差异化。

截至2025年7月19日,国资委央企名录显示共有99家在管央企。

我国的国有资产共分为经营性、金融类、行政类、自然资源类等四大类。国务院国资委目前监管的企业,仅仅是中央层面经营性国有资产的一部分,尚有其他部委管理的数千家经营性企业游离在统一监管范围之外。

2009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即国资委)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立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本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但同时还规定,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授权其他部门、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

从出资人角度来看,天眼查显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资企业有81,包括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移动等大部分国资委监管企业。这些企业已完成出资人变更,从国务院等原有股东变更为国资委,实现股权与管理权相统一。,包括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移动等大部分国资委监管企业。这些企业已完成出资人变更,从国务院等原有股东变更为国资委,实现股权与管理权相统一。

国务院作为出资人的企业还有139家,这其中包括南水北调集团、国家能投集团、中化控股等国资委监管央企,股权仍在国务院,但授权国资委管理。此外,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中国烟草、农发行、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国务院出资企业(央企)不在国资委管理序列,而是授权财政部管理。

财政部出资企业有36家,包括国开行、工行、中行、交行、人保、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出资企业,也属于央企范畴,由财政部管理。其中,还包括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先进制造业基金等基金,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企业。

央企数量动态更新中

国务院国资委管理央企

2024年10月18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资环集团)在天津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第98家央企,整合宝武、中石化再生资源业务,打造循环经济平台。

此次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增至99家,列入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名录的央企多为产业央企。

央企版图的动态调整从未停止。2025年2月,经济观察报从多个权威渠道独家获悉,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筹备组建一家新央企——国家数据集团,旨在整合和运营国家级数据资源,涵盖能源、交通、金融、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6月5日,长安汽车(000625)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对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实施分立。其汽车业务分立为一家独立中央企业,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按程序将分立后的兵器装备集团股权作为出资注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完整名单详见国资委网站:http://www.sasac.gov.cn/n2588045/n27271785/n27271792/c14159097/content.html。

144家财政部管理央企

列入财政部中央企业名录的央企144家,分为三大类:

⚑ 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

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央企有4家——“专营店”,分别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烟草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 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

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共有113家,主要为出版和传媒集团公司——“笔杆子”。

⚑ 中央金融企业

中央金融企业共有27家——“钱袋子”(注:中国华融已并入中信集团,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但名录仍按原口径统计)。

详细名单见财政部网站:

https://zcgls.mof.gov.cn/zhuantilanmu/czblz/202108/t20210817_3745862.htm。

面对争议,需澄清三个关键点:

其一,国资委名单受关注,因其监管企业贡献GDP超25%,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

其二,金融央企法律属性确属中央企业,受《企业国有资产法》规范;

其三,地方国企虽难升格为央企,但存在像中国宝武重组马钢这样的“央地混改”模式。

从雅鲁藏布江的超级水电站,到百姓餐桌的每一包中华烟,243家央企如同中国经济毛细血管中的“特种兵”。它们的权力版图变迁,始终围绕“国家需要什么”展开——当能源安全成焦点,雅江集团应运而生;当资源循环迫在眉睫,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横空出世。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新赛道崛起,未来会有新的央企成立和旧的央企灭失。但无论数量如何变化,那条贯穿始终的监管逻辑永不改变:让握枪的手专注射击,让管钱的手滴水不漏。

下一篇:俄罗斯绿卡门槛大降:政策红利下的投资移民新机遇
上一篇: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在即,后续机遇几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