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战火升级:多国要求哈马斯投降,却迎来更惨烈一战?

115 2025-08-06 07:05

一份停火协议,今年1月15日达成,四天后生效,让加沙地区短暂喘了口气。协议第一阶段持续42天,计划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同时以军从加沙部分区域撤出。至2月1日,第四批人员交换顺利完成。

然而,到了2月10日,哈马斯宣布暂停后续释放。理由是以色列没有遵守协议条款。这并非简单的中断,而是迅速撕开了更深层的死结:对以色列和国际社会而言,解除武装是实现和平的前提;而对哈马斯,武装抵抗却是其生存的底线。当和平的“入场券”与生存的“盾牌”正面对撞,停火自然就变得异常脆弱。

和平的入场券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哈马斯必须放下武器。这是加沙地区走向持久和平的关键。近期联合国会议上,沙特、法国等17个国家和一些地区组织联合发声,明确呼吁哈马斯解除武装,将其武器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

这份多国声明意在推动“两国方案”,并强调这需要“具体、有限定时间和不可逆的步骤”。其核心目标,正是要“结束哈马斯在加沙的统治”。以色列方面对此态度更显强硬,他们坚持,停战的唯一前提是哈马斯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完全解除武装并彻底解散。

在以色列看来,一个持续武装并掌控一方的政治实体,根本不可能与一个主权国家和平共处。哈马斯及其武装力量的存在,本身就被视为地区不稳定的根源。这也被认为是阻碍实现所谓“两国方案”的最大绊脚石。

武装的生存论

但哈马斯的立场完全相反。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公开声明,断然拒绝任何包含解除武装的提议。他明确指出,武装抵抗是巴勒斯坦人民反抗占领的合法权利,这是他们的生存底线,绝非可以用来谈判的筹码。

哈亚还指责以色列寻求的只是部分停火,其真正意图是为继续占领加沙寻找借口。在哈马斯看来,巴勒斯坦人民在长期占领下饱受苦难。一旦放下武器,他们将彻底失去与以色列博弈的资本,也无法保障民族未来的生存。

从哈马斯的视角来看,缴械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他们认为,如果没有武装力量作为后盾,巴勒斯坦人民的未来将更无保障。武装力量,在他们语境下,是抵抗压迫、争取权利的唯一有效手段,是最后的生存防线。

全球视野下的博弈

当前巴以冲突的僵局,实质是“和平”本身被各方拿来当作博弈工具。各方都以追求“和平”为名,固守着对方根本无法接受的先决条件,这反而加剧了对立。这种“先停火还是先缴械”的争论,已经形成一个无法破解的死循环。

这种困境并非巴以独有。在全球范围内,涉及主权和核心安全利益的冲突中,类似问题也时有发生。近期,菲律宾试图对仁爱礁非法“坐滩”军舰进行补给,中国海警依法依规进行了拦截,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小刚对此明确表态,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这与巴以冲突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根本利益冲突中,任何一方都不会轻易接受以外部施压为前提的“解决方案”,单方面定义的“和平”路径往往行不通。

结语

回看加沙,今年1月曾达成一次停火,但第二阶段谈判随后停滞。以方于3月18日恢复大规模军事行动,理由是哈马斯拒绝后续方案。这与2月10日哈马斯暂停释放人员的事件如出一辙,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必然。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只要“缴械”这一核心议题悬而未决,任何停火协议都只是建立在流沙之上的脆弱建筑。

每一次停火,都未能真正触及冲突的根本症结。相反,它更像是双方战略喘息和调整的间隙。只要核心的武装争议无法弥合,所谓的和平就只是一个遥远的幻影。每一次协议的结束,都可能只是下一轮冲突的开端。

下一篇:美国连环警告俄罗斯印度中国,不服就怼,全世界都看笑了
上一篇:周年报表埃及使馆加签申请流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