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成长的“钢铁侠”,家庭困难坚韧不屈,激励人心的自强故事

120 2025-08-24 03:51

▶ 他,逆境中长成的“钢铁侠”

说起庞众望这个人

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知道,他出生在河北沧州那个地方

父亲有精神疾病,整天闹腾得厉害,得有人看着,母亲庞志芹更是命苦,先天脊柱弯曲,一辈子都坐在轮椅上

那会儿家里穷得叮当响,靠外公外婆在乡下种地

低保微薄得像蚊子肉一样

你想,六岁那年,庞众望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想活下去得做手术

你说这个数字,咱们普通人听着都觉得天文数字

母亲一瘸一拐地用手“走”遍亲戚朋友,借钱借了个天翻地覆

家里所有能卖的家伙都卖了,还让母亲去工地帮人缝衣服

可是,庞众望从小就不服输,他心里明白,命运给的这些苦难

他上学后,环境依旧差得离谱

到2014年,他刚考上离家五十里远的吴桥中学,为了省钱,书包里塞满了咸菜、杂粮

每次去学校都像背着一袋“土特产”

尽管如此,学习成绩一直都能排在前头

还在学科竞赛这块闯出了一片天

白天上课,他专心致志,晚上点着小台灯钻研题目

到2016年,他就拿下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生物联赛三等奖,物理竞赛二等奖

县里都知道这个“学霸”了

▶ 冲刺名校的艰难岁月

到了2017年,庞众望背负着“家族希望”与“冲刺名校”的双重任务

你知道,他的理科裸分是684分,加上“自强计划”的加分

这个分数真是是“逆天”了,不光让他成了沧州的理科状元

那天,他在母亲面前,眼眶都湿了,心里满是感激和自豪——这份录取通知书

是他对母亲多年来辛苦付出最好的回报

踏进清华的那一刻,他心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

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有多沉重

学习、科研、生活,他都拼了命地去努力

你说,他记得母亲曾叮咛他:不要惦记家里,要把书读好

每次遇到科研难题,做实验累得都快倒下去的时候,只要想起那句话,心里就像喝了“强心针”一样

▶ “众望”之名,背后是无尽的付出

"众望"这个名字,是他那目不识丁的母亲给起的

他把这个名字当成自己一生的责任,绝不能让家人失望

大学四年,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跑到图书馆,晚上十一点才回来

专业课成绩一直稳居前列,连续三年拿“学习进步奖”

还主动帮同学们组成“学业帮扶组”,帮助那些基础差的同学

他还借助课余时间在食堂打工,每个月拿个八百块上下,寄给外婆

让老人家在乡下能吃个好点

你想,临终那天,他外婆手里还紧紧攥着他的手,嘴里喃喃叨叨:“孩子,别惦记家里,把书读好,长大后给国家做点事

”那时候,庞众望心里一阵阵发酸,知道母亲的这句话

无论是熬夜看科研资料,还是实验做得睁不开眼,他都不会忘记这句话

心里有个“灯塔”在引领他

他毕业后,毫不犹豫就决定继续留在清华深造

科研的路,挺难走的,但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梳理文献到实际操作,每次都扎扎实实

慢慢在自己范围站稳脚跟

还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直到2025年8月16日,《感动中国》公布了2024年度人物名单

▶ 荣耀背后的责任感

他获奖的那一刻,写在颁奖词里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他从一个寒门子弟走来,带着残疾父母的牵挂,走向科研的前沿

用知识和坚韧为这个时代添点舒服

”那份荣誉,既是他多年的努力

也是对“报国”初心的最好证明

可是,第二天,一则就...来说他“获得300万科研奖励,设立助学基金”的消息在朋友圈、微博上疯传

庞众望第一时间自己录了个短视频,真诚澄清:自己还在科研中

还没有拿到那所谓的“巨额奖金”

这事儿一出来,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你知道,很多人都觉得,像他这样出身寒门、又有残疾的学子,必须得完美得像个“神”

要用“巨款”证明自己才行

这其实就是一种“道德绑架”,给人套了个“高不可攀”的框架

庞众望清楚这点,他也不想被虚假的荣誉绑住手脚

他说:“我只是个普通人,喜欢科研

”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坚持

他还说:“人有影子就有光,我喜欢做追光者

”这句话,真是戳到我心坎里

母亲的叮咛、努力的目标、科研的梦想,都是他追逐的“光”

就算谣言再多,他都没有偏离自己的轨道

说到底,他用那份坚韧和执着,证明了什么叫“寒门自强”

也显示了一个母亲对子女最深厚的期望

我相信,这位清华的博士,未来会继续在科研的海洋中乘风破浪

他的身上,不只代表着“逆境成长”的故事,更是那份赤诚的报国心和对母亲的感恩情

下一篇:阿拉斯加双普会,局势暗藏玄机,国际局势再掀波澜
上一篇:江苏地铁新动态,南京无锡齐刷刷提速,城市出行会有哪些新变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