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推荐《难哄》优质片段让人脸红心跳
64
2025-07-18
美国人最爱的沃尔玛悄悄涨价了,货架上的进口玩具、家居用品越来越贵。而这一切,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脱不了干系。
原本想用高关税逼企业在美建厂、让外国多掏钱,结果反杀自己人:外资吓得不敢投钱了,美国企业先扛不住亏损开始涨价,最终还是老百姓买单。更离谱的是,好不容易和日本谈成的“胜利”协议,竟让日本出5500亿美元巨资,美国却要拿走90%的利润?天底下竟有这种“好”买卖?
美国财长贝森特几个月前被议员质问“关税到底谁买单”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仿佛还在眼前。如今答案不用他回答了:市场反应一目了然。
特朗普上台后对进口商品抡起大棒。先是所有进口货加税,接着又重点关照钢铁、铝这些美国觉得重要的产业,税加得更高。
他的算盘打得响:你外国货成本高了,总得迁厂到美国吧?你不想多交税,就多在我们这花钱投资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
德国人搞经济研究是认真的。他们的伊福经济研究所仔细调查后发现,特朗普这关税搞得大家心里都没底,计划在美投资建厂的德国企业,三成都选择“再看看”,不敢投了,15%干脆直接取消,项目黄了。
不仅美国项目遭殃,连德国本土的投资也受影响,21%的项目延期,8%取消。做机器设备的、搞金属生产的这些主要靠出口吃饭的企业,日子最难熬。更说明问题的是,有三分之一的德国企业觉得美国市场以后没那么重要了。
相反,他们中有四成的公司看好欧盟自家市场和印度。这股风不光德国吹,英国老板们对美投资的兴趣也明显淡了很多。
总的结果就是数据说话:2025年第一季度,外国直接往美国投的钱降到了528亿美元,创下了2022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低点。钱,真的变少了。
外国企业不是傻子,美国这块投资地盘的吸引力大大缩水。专家们一针见血:这会拖累美国自己的产业发展和就业。资本最聪明,感觉到美国不太稳,转头就去找欧盟、印度这样看上去更靠谱的地方安家落户。这种转移可不是小事。
这关税加在商品上,买货的美国企业得掏更多钱给政府。美国政府今年靠这笔额外的税收入账550亿美金。这笔钱谁出?绝大部分是美国企业自己咬牙扛了。
研究发现,外国供应商顶多承担了20%的成本,剩下八成的压力都在美国进口商这边。大企业也吃不消,扛不住的例子就摆在眼前。汽车巨头通用卖车受影响,利润往下掉。
卖鞋卖衣服的巨头耐克,赚的钱也没以前多了。企业不是慈善家,成本暴涨不可能一直自己硬抗。
现在库存总有耗完的一天,这税真成板上钉钉了,成本迟早会流到消费者手上。沃尔玛里的进口商品,已经悄悄涨价了。一些卖鞋的公司也跟着涨。
家具店、玩具店的货,因为这些成了加税重点对象,价格涨得更快。通胀数据明明白白显示,这些被加税商品的物价涨得明显更快。
到最后,为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埋单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这样的普通消费者?关税这玩意儿,根本不是让外国人“出血”的好处,最终是本土企业和自家民众在分摊代价。这和特朗普想用关税“提振美国经济”的初衷,完全是南辕北辙。
眼看钱包受损,美国企业能撑一阵是一阵,少赚点钱也要保住市场。但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利润变薄,企业的腰杆子就没那么硬了,抗风险能力变差。长期来看,涨价是必然的。
东西贵了,大家自然就少买点,消费需求也得降低了。最终受损的还是美国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最近,特朗普倒是搞定了一个大消息:和日本谈成了关税协议。表面看是“胜利”,细看条款却争议巨大。
协议最核心的有三点。第一,美国同意给日本输美的商品降点税,从之前的25%砍到15%。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税也从25%降到15%。这是日本最想听的!
2024年他们卖了130到137万辆汽车到美国,其中乘用车就占了130万辆!今年25%的汽车税一开始征,出口马上掉头往下。
现在从25%降到15%,日本汽车在美国卖的价格总算能降点了,比起美国本土车反而可能有了点优势。不过,美国可没放过钢铁铝这些老“仇家”,照样收着50%的重税。
第二,日本也得开放市场。主要是对美国的汽车和农产品敞开大门,还要多买美国大米。日本之前一直强调“不能牺牲农业”,现在看,特朗普的压力下,还是做了让步。
第三点协议内容,可就炸锅了: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关键是,投资产生的利润,美国和日本按9:1分!美国拿九成!
这条件怎么看怎么奇怪。首先,5500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得由日本政府或者企业出,它成了“投资方”。这笔钱多大呢?相当于日本去年一整年GDP的14%。
其次,钱投到哪里去?日本说了不算,是特朗普拍板。重点要投在美国的能源、半导体这些“战略产业”上。相当于日本出钱,美国来指挥怎么花。有投资者可能还勉强能接受这点。
但最离谱的硬伤来了:赚了钱,怎么分?美国直接切走90%的大蛋糕,日本作为出钱方,只能舔舔10%的盘子。
算个总账:日本自己掏5500亿美金,按美国的喜好去投资美国产业,然后看着美国拿走九成的利润。这哪里是正常的商业投资?纯粹是屈从政治压力下的不平等交易。
难怪这协议一起公布,争议就满天飞。精明的分析人士直指要害:具体怎么操作一笔糊涂账?收益分配如此悬殊,谁还有动力真把这摊子事能搞好?
日本企业很可能兴趣缺缺。这笔天文数字的投资对日本财政是多大的负担?万一项目搞砸亏大了,倒霉的还不是日本?
而美国呢,仗着政治强势硬性指定投资方向,完全把自由市场规则踩在脚下,长此以往,哪个真正追求收益的外资还敢相信美国市场?这为美日未来的经济合作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和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