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官宣大结局:中方停止供货后,荷兰安世被裁定负100%全责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魔幻的现实,就是超市里你常买的一款酸奶,突然有一天就断货了,问就是上游供应链出了问题。
你可能觉得这事儿很小,但如果把酸奶换成汽车芯片,把超市换成全球汽车产业,那问题就大了。
更魔幻的是,这个“上游问题”居然是一个国家亲自下场,用行政命令给自己玩了个原地爆炸。
说的就是荷兰,以及它对安世半导体的“强制接管”。
这事儿闹了一个月,结局是啥呢?
商务部直接给定了调:荷兰,你负100%全责。
这翻译过来就是,别解释了,账单已经打印好了,自己看着办吧。
这出闹剧,堪称是2024年全球商业圈里最匪夷所思的行为艺术。
它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
荷兰这一巴掌,扇得全球车企眼冒金星,日产、本田的工厂流水线跟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停摆,墨西哥的兄弟们直接放假,北美生产线也开始摸鱼。
大家都在等米下锅,结果荷兰把锅给砸了。
荷兰为什么非要这么干?它图啥?是头比较铁吗?
说白了,这事儿的核心就俩字:焦虑。一是当小弟的焦虑,二是怕过气的焦虑。
先说当小弟。
你看这个时间线,简直比偶像剧的巧合还刻意。
前脚,美国商务部刚发布一个穿透性规则,说被拉黑的公司,它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得一起挨揍。
后脚,荷兰政府就心领神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说安世半导体“存在严重管理问题”,威胁“经济安全”,然后就给“接管”了。
这操作,就像黑帮电影里,大哥一个眼神,旁边的小弟立马上去把人给按住了,嘴里还喊着“警察!别动!”。
德国黑森州前高官都看不下去了,直言这背后就是美国在施压,欧洲这是在给美国当气氛组,最后买单的还是自己。
这套路太老了,老到连好莱坞编剧都嫌俗。
所谓“国家安全”,就是个万能的筐,啥玩意儿都能往里装。
今天能装个芯片公司,明天就能装个奶粉厂,后天是不是连你家楼下的兰州拉面都得“威胁经济安全”了?
再说怕过气的焦虑。
安世半导体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它是从恩智浦半导体拆出来的核心业务,在欧洲汽车芯片市场的份额高达40%。
这玩意儿就是汽车的“心脏起搏器”。
一辆油车要用几百个,一辆电动爹更是要上千个。
荷兰政府心里的小算盘是,把安世抓在手里,就等于扼住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咽喉,以后在牌桌上说话也能大声点。
这个想法,属于典型的地缘政治瞎积薄发,赌赢了会所嫩模,赌输了就得自己下地干活。
荷兰显然高估了自己掀桌子的能力,也严重低估了这张桌子到底有多复杂。
它蠢在哪儿?
蠢在它以为自己抢的是一个保险箱,打开就有金条。
实际上它抢的是一个正在高速运转的生态厨房,它把主厨绑架了,却发现自己连煤气灶都不会开。
闻泰科技2018年花36亿美金买下安世,图的是什么?
图的是安世的技术积累和中国庞大市场的完美结合。
这六年,安世在中国供应链的加持下,业绩起飞,欧美市场的销售额蹭蹭往上涨。
为什么?
因为中国有成本优势,有市场需求,有配套的产业链,还有一大帮玩儿命的工程师。
安世的核心研发团队,30%都是中国工程师,关键设备也得靠中国供应商。
荷兰政府的操作,就像你的前任突然跑过来说,你们一起养大的那只猫,现在是“战略性国家资产”,必须由他接管。
他完全忘了,过去几年都是你在买猫粮、铲猫砂,还带猫去做的绝育。
他把猫抱走了,结果发现猫只吃你买的那个牌子的猫粮,而且只会用你买的那个猫砂盆。
这就是荷兰的窘境。
它以为控制了公司主体,就控制了一切。
但全球化时代的产业链,早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城堡了,它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
你强行撕开一个口子,结果就是整张网都开始颤抖。
本田在墨西哥的工厂停产,采购部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说欧洲根本找不到替代品,中国的替代品又因为荷兰的管制进不来。
你看,魔幻不魔幻?
自己人生病了,不让吃自己家的药,也拦着不让吃别人家的药,非说要靠意念自愈。
所以商务部说荷兰要负100%全责,这话一点毛病没有,甚至可以说是客气了。
首先,这是对私有产权的公然践踏。
闻泰是真金白银合法买来的100%股权,你荷兰凭一部国内法就想直接没收?
这好比在德州扑克牌局上,你输光了就直接掀桌子,说这桌子是你家的,上面的筹码都归你。
你猜别的玩家下次还跟不跟你玩?
这种行为,直接把《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按在地上摩擦,脸都不要了。
其次,这是对商业契约的无情背叛。
安世跟全球车企签的都是长期供货协议,白纸黑字写着不能因为政府行为就撂挑子。
现在荷兰政府亲自下场当了这个“不可抗力”,导致协议无法履行。
日产说库存只能撑到11月初,停产一天就损失两千多万欧元。
这笔钱,谁来赔?
总不能让日产自己认栽吧。
按照谁惹事谁买单的原则,荷兰政府的账本上,现在已经是一长串天文数字了。
更要命的是,这种行为正在摧毁全球半导体产业最宝贵的东西:信任。
商业世界,尤其是高科技产业,最核心的润滑剂就是信任。
奔驰、宝马、特斯拉、福特,这些大厂为什么用安世的芯片?
因为他们相信安世能稳定供货。
现在荷兰政府用“国家安全”的锤子把这种信任砸得稀碎。
这等于告诉所有跨国公司,你们的商业合同在政治面前,就是一张废纸。
结果呢?
已经有欧洲的芯片设计公司吓怕了,赶紧暂停跟荷兰企业的合作,扭头就去找中芯国际签协议。
理由很简单:中国企业更讲规矩。
你看,市场永远是最聪明的。
水会往低处流,资本会往安全的地方跑。
你这里规则不稳定,天天搞政治审查,那对不起,大家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在大家都追求快种快收,快速迭代的今天,荷兰硬是把一个高速运转的印钞机,搞成了需要摇把启动的手动拖拉机,效率感人。
所以,商务部宣布的“大结局”,不是说这事儿完了,而是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和责任底线。
潜台词就是:戏是你开场的,现在想体面收场,就得按规矩来。
第一,立刻撤销你的流氓决定,让安世恢复正常运营。
第二,对我们企业和全球客户造成的损失,一分不少地赔偿。
如果荷兰继续头铁,非要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飙车,那我们手里的牌也多的是。
从芯片制造离不开的稀土,到你家ASML光刻机眼馋的中国市场,随便哪一张打出来,都够荷兰喝一壶的。
安世这件事,给全世界都上了一课。
在全球化已经深入骨髓的今天,任何试图用政治剪刀去裁剪产业链的想法,都跟想在游泳池里建一堵墙一样愚蠢。
最终伤害的,不只是别人,更是那个建墙的自己。
荷兰如果真想解决问题,就得赶紧从“美国队长小跟班”的角色里走出来,重新捡起市场规律和国际法这些商业社会的基本准则。
毕竟,在一个相互连接的世界里,没有人能在一片混乱的废墟中独善其身。
想当“引领者”?
可以,先学会别给自己挖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