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航司日本航线免费退改 退票率升5%损失数亿元

125 2025-11-24 22:07

11月14日,外交部发布提醒,建议中国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次日,国航、东航、南航等七家航司集体宣布:凡在规定时间前购买的涉日航线客票,可免费退改。一场看似平静的出行调整,实则掀起了旅游业的暗流。旅客松了口气,但账单却悄然累积——免费退改的背后,是航空公司在薄利时代独自扛下的巨额成本。

这场政策突变,核心并非服务升级,而是风险转移。外交部预警直接切断了出行需求,航司被迫以“非自愿退票”形式退还全款。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三大航平均每名旅客净利润仅约19元,而一次国际航班退票动辄上千元。若退票率上升5个百分点,单家航司就可能损失数亿元。更严峻的是,座位空置、运力浪费、客服系统承压,这些隐性成本无法转嫁。

然而,航司并非产业链中唯一承受冲击的一环。跟团游、自由行产品涉及酒店、地接社、景区等多重供应商,但截至目前,携程、飞猪等平台尚未宣布对日本旅游产品提供同等退改保障。旅行社与地接社之间的合同退赔条款模糊,多数依赖个案协商。保险机构也未公开启动专项理赔响应。这意味着,航司承担了前端压力,而下游环节的风险仍在传导,甚至可能层层转嫁,最终由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消化。

历史经验表明,单靠企业“自掏腰包”难以为继。过去五年,从缅甸地震到台风侵袭,旅游平台已逐步建立“体验保障金”“先行赔付”等机制,与政府预警联动响应。这类政企协同模式虽非法定分摊,却形成了事实上的风险缓冲带。反观此次事件,政府与行业协会未见统筹协调,航司各自为战,暴露出应急机制的碎片化。

真正的旅游韧性,不在于某一方慷慨买单,而在于建立透明、可持续的风险共担框架。当下亟需推动保险覆盖延伸至地缘政治风险,鼓励平台设立专项保障基金,并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跨企业应急响应标准。否则,每一次“免费退改”的善意,都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风险从不预告,但应对可以准备。旅游业的真正考验,不在危机来临之时,而在平静日子里是否建好了防洪堤。

下一篇:期权行权要交税吗?
上一篇: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排第几?美军总兵力多少?能否全球作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