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需求大增!这些板块将迎来补涨机会!空仓满仓的投资者注意!

60 2025-08-18 01:03

2025年盛夏,A股市场的多空对峙又一次被点燃,半导体芯片板块突然逆势崛起,行情一夜之间杀出血路,市场情绪咸鱼翻身,悬在众人心头的问号变成了感叹号。

前一天还在热议光刻机和光刻胶,今天就轮到功率半导体横空出世,这种气氛下,谁也无法假装看不见,谁也不敢轻易下注,资金在观望和躁动之间左右横跳,眼前的局势说乱也乱,说新也新。

行业内部人明白,没有它,新能源车根本动不了,AI服务器也跑不起来,所以这不是个别公司的小打小闹,是和产业大势直接挂钩的“底层技术”,它的命运也是整个科技周期的缩影。

从2021年巅峰开始,功率半导体经历了三年阴跌,库存堆积如山,企业们在“活下去”的边缘挣扎,谁也不愿提起这个行业,仿佛它被市场彻底遗忘,日子过得苦闷又压抑。

直到2025年一季度财报季结束,行业数据突然爆炸,整体营收同比增了20.7%,净利润直接飙涨117.23%,库存周期从去年的154天下降到128天,行业终于走出“被动去库存”,开始进入健康出货阶段。

这种变化,不是某一家公司突发奇想,而是全行业的共振,是功率半导体的“周期底”被实锤踩稳,市场开始意识到,机会或许已悄然来临。

就拿东微半导来说,2025年Q1营收增速超过60%,主打高端MOSFET,电动车和工业订单吃得满满当当,捷捷微电扣非净利润增长120%+,IDM模式的优势在这轮修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扬杰科技预计中报净利润增长30%以上,还整合了贝特电子,功率器件全产业链拼图又补一块。

更值得玩味的是,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刚披露的2025年财报里,成熟制程的产线利用率明显回升,专用于功率器件的BCD、IGBT、SiC等平台订单已经排到了三季度,说明不只是个别公司抢单,是整个赛道都在回暖。

这种回暖,不是凭空发生,背后既有供给端的结构变化,也有需求端的推力,国产替代进程明显加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国内企业在6英寸、8英寸产线工艺成熟、门槛相对低的领域,早就实现突破,下游客户开始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且稳定的国产方案。

需求端同样澎湃,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持续打开增长空间,主流电动车进军800V高压平台,比亚迪、小鹏、小米SU7全都上马,碳化硅(SiC)模块装机量同比涨了116%,功率半导体厂商成了最大受益者。

一辆车的功率器件价值从几百元涨到上千,单车价值量提升30%不是梦想,同期,AI算力狂飙,数据中心电源需求爆炸,训练一个大模型,需要成千上万台服务器24小时满载运行,电源模块的高效、稳定、低损耗要求极高,这一块又是功率器件的主战场。

市场轮动越来越快,热门板块高位震荡,反而底部有逻辑支撑的方向更值得关注,2025年这个时间节点,功率半导体板块的估值仍在底部区间,风险和机会并存,机会更像是留给提前埋伏的人。

回头看2021年,行业下跌时各种逻辑、各种理由都站得住脚,2025年反转来临,理由就变成了机会,周期的低点,往往只有经历过泥沙俱下的人才懂得其中的含金量。

业内有句话,投资要“在无人问津处埋伏,在人声鼎沸时离场”,这句话在功率半导体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2025年市场还没涨起来,关注度有限,反而是最佳的布局窗口。

这一切都只是市场的预期,未来如何演变,依然要靠后续数据验证,行情的持续性、行业的盈利能力、全球竞争格局,都在不断变化,做投资,不能只看眼前热闹,还得盯紧长期逻辑。

有人说,这一轮反转是行业周期、市场需求、国产替代三重共振的结果,这话没毛病,底层逻辑摆在那,只是节奏快慢、空间大小,没人能拍胸脯保证。

功率半导体并非无敌,行业集中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下游周期波动、全球竞争激烈,这些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国产替代进程虽快,但遇到工艺门槛时依然得靠技术积累。

市场里,不缺逆袭的剧本,缺的是看清周期和逻辑的人,功率半导体的机会,属于提前嗅到风向,敢埋伏、能扛压、懂调研的那一批人,熬过了至暗时刻,才有资格享受爆发红利。

也许现在入场,还要忍受波动、承受煎熬,市场没给足信心,资金依然犹豫,但周期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属于功率半导体的窗口期或许就藏在这场静悄悄的反转之中。

2025年的A股市场,半导体板块的故事刚刚写下新章节,行情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还要看后续时间的检验,投资永远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在冷板凳上的长期坚守。

故事还没结束,赛道还在推进,行业的下一步,会不会有更大的爆发,会不会迎来新一轮洗牌,没人能下定论,市场的悬念,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朱晓蕊无人机女神逆袭,创业比大疆还牛,资本助力成行业传奇
上一篇:丰田卡罗拉哪年款?看这5处细节就知道了,买二手车不怕被坑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