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眼霜哪款好,选择适合您肌肤的完美产品
176
2025-07-27
电池行业最近上演了一场冰火两重天的大戏。有些公司去年年底还亏着几个亿,短短半年后竟然扭亏为盈,赚了几千万。 比如铜冠铜箔、德福科技和利元亨,这三家公司2024年末还分别亏损1.56亿元、2.45亿元和10.44亿元,而到了2025年中期则全部实现盈利,分别赚了3495.4万元、3870.62万元和3341.02万元。 这种惊天逆转就真实地发生在当下的电池行业。
2025年上半年,电池行业的发展势头不错。 整个电池板块106家公司总共实现了5687.71亿元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23%。 更可喜的是,净利润总共达到421.04亿元,同比增长了22.01%。 赚钱的速度比收入增长还快,这说明行业整体在向好。
但并不是所有公司都享受到了这波红利,行业内部的业绩分化特别明显。 106家公司中,有59家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刚过一半,55.66%。 其中有16家公司利润翻倍增长,杉杉股份和骄成超声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079.59%和1005.12%。
锂电池细分行业的表现尤为突出。 31家锂电池公司今年中期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52.19亿元,相比去年中期的270.5亿元增长了30.2%。 这个增速明显超过了电池板块的整体增速。
龙头企业依然强势,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锂电池龙头,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它的第二季度数据相比一季度出现了逆转,总营收环比增长11.19%,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18.33%。
亿纬锂能上半年总营收281.70亿元,同比增长30.06%,但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有所下滑。 不过这主要是受到非经营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提前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和对哪吒汽车破产导致的坏账进行了全额计提。 如果剔除这些因素,公司上半年利润实际是增长趋势。
国轩高科上半年表现也不错,实现总营业收入193.94亿元,同比增长15.48%,实现归母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35.22%。 它的第二季度数据表现要好过第一季度。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这么幸运。 在锂电池行业的31家成份股中,去年年末时有9家公司亏损,到了今年中期,仍有4家陷入亏损,分别是孚能科技、鹏辉能源、诺德股份和维科技术。
行业分化还体现在产能利用率上。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的产能利用率接近9成,储能产线更是接近满产状态。 而第二梯队的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仅为60%-70%,部分企业甚至低于50%。 这种产能利用效率的差距直接反映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差异。
技术创新是驱动企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头部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技术壁垒。 上半年宁德时代研发支出超百亿元,欣旺达研发投入19.24亿,亿纬锂能研发投入12.61亿。 这些投入帮助头部企业在电池能量密度、快充技术、安全性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
磷酸铁锂电池的表现尤为突出。 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372GWh,占动力电池总出货量的78%,同比增长68%。 这一增长得益于磷酸铁锂电池在快充、续航等核心短板上的技术优化,以及海外车企如大众、宝马等加速切换磷酸铁锂电池路线。
储能领域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 2025年上半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265GWh,同比增速高达128%,远超动力电池49%的增速。 除4月份受电网调试节奏影响需求略有放缓外,5-6月国内储能市场需求快速回升,终端客户补货意愿强烈。
国内主流储能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排产率维持在90%以上,推动第二季度储能电池出货量环比增长94%。 国内储能锂电池出货已连续两个季度同比增速超120%。
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总营收比重超40%,已成为公司最重要的增长动力。 欣旺达储能系统业务增速显著,实现营收10.04亿元,同比增长68.85%,出货量8.91GWh,同比大增133.25%。
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达341.02亿美元(约合24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4%,创历史同期新高。 宁德时代上半年海外营收612.1亿元,同比增长21.1%,毛利率达29%,高于国内的22.9%。
面对利润空间压缩,锂电行业掀起了“反内卷”行动,呼吁“不卷价格卷价值”。 今年6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电池产业链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8月12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关于锂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 8月8日、8月27日,干法锂电池隔膜、湿法锂电池隔膜生产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分别在深圳、苏州召开,参会企业达成价格自律、产能调控、加强产业链合作等多项“反内卷”共识。
反映在价格端,8月9日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因采矿许可证到期停产,引发市场对锂资源供给收缩的担忧,拉动碳酸锂价格震荡上行,目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市场均价已回升至约8万元/吨。
固态电池概念是今年二季度以来A股市场最热主线之一。 从4月9日至9月1日,固态电池概念股海辰药业、德福科技、利元亨、中材科技、先导智能、骄成超声等公司股价阶段涨幅均实现翻倍。
先导智能已成功打通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全线工艺环节,覆盖从全固态电极制备到裸电芯组装等全固态电池制造关键设备。 利元亨已中标国内头部车企全固态电池整线设备订单,覆盖电极制备、电解质复合、高压化成等关键环节的核心装备。
先导智能在行业景气向好背景下,一扫去年营收和业绩增速下滑趋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4.9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19%。 出色的业绩表现也吸引了市场资金关注,在4月9日至9月1日期间,公司股价上涨了131.55%。
与先导智能出色的业绩表现相比,金银河上半年业绩继去年亏损后再度亏损。 半年报披露,金银河实现营收6.6亿元,同比下滑了17.7%;实现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下滑224.23%。虽然基本面不佳,但金银河在4月9日至9月1日期间涨幅仍达到73.84%。
不同规模的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头部企业为突破规模瓶颈、挖掘价值增量,在技术深耕与增量市场布局之外,积极推进商业模式创新。 宁德时代推出换电模式与V2G技术结合的方案,已在全国建成2000座换电站,同时与南方电网合作试点V2G项目。
亿纬锂能则推出CLS模式,通过与友商合作的方式,帮助同行管理产能,提升行业效率。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从产品制造到技术服务的转变。
中小企业则避开与头部企业的直接竞争,聚焦特殊场景的技术适配。 部分专注小型动力电池的企业,依托定制化研发能力快速响应细分需求,订单增长明显。 他们在轻型动力、消费电子配套等领域找到新增长突破口,形成与头部企业的错位发展格局。
为支撑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与全球化布局,2025年上半年多家电池企业启动赴港上市计划,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南都电源等先后提交上市申请。 这一系列资本动作显示了行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