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之作《洪荒:截教大怒,谁敢动本座蛙崽》,你值得一读
175
2025-07-09
在东北抗日联军的光辉历史中,有一首歌曲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它就是《露营之歌》。
1937年日本关东军调集重兵,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驻守在三江省(佳木斯)地区的抗日联军疯狂进攻。妄图将这支抗日力量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抗联部队被迫进入深山老林,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西征。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与第六军军长戴洪滨率部西征,队伍在行军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在这艰难行军中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写出《露营之歌》的歌词:"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开篇几句,便如同一幅雄浑壮阔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那陡峭的山崖、茂密的森林、肆虐的风雨,以及荒原上嘶鸣的战马,勾勒出了抗联战士们所处的险恶环境。"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这激昂的歌词,表达了战士们团结一心、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决心和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露营之歌》的创作凝聚了多位抗联战士的心血。歌曲经李兆麟政委和其他抗联干部多次修改、肯定后,先教给少年连演唱。
“七七事变”的消息传来,更加鼓舞了抗联战士的斗志。戴洪滨军长率部沿汤旺河进军,逐渐进入人迹罕至的小兴安岭原始森林。那里道路泥泞,蚊蠓叮人,能把两层单衣叮透,人马身上都被叮得血迹斑斑。大约经过一个月,部队终于走出小兴安岭,李兆麟根据这段亲历写出了第二段歌词。8月上旬,部队到达海伦东的八道梁子,经休整后兵分两路开展战斗。之后转战于海伦东北部平原农村活动,还成功伏击了日寇支援部队,乘胜北进又攻下通北大宋家站。11月,在伊春老白山六军营地,写了第三段歌词。1938年年底,李兆麟率部队到达海伦八道梁子,完成西征任务。
《露营之歌》描绘了抗联部队西征前后和西征过程中一年四季的露营生活。“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了抗联战士们所处环境的恶劣。“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句出自于天放之手的歌词,更是生动地刻画了战士们在露营时的艰苦状况。
这首歌曲用古曲《落花》调谱曲,唱起来悲壮激昂。在当年抗联西征的战斗岁月中,它极大地鼓舞了抗联战士的斗志,成为了他们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抗战胜利后,《露营之歌》在东北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中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如今,当我们再次唱起《露营之歌》,仿佛能看到抗联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坚定前行的身影。《露营之歌》它是一首英雄的赞歌,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唱响这首战歌,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康石)
作者简介: 李生,字:康石,1974年下乡知青,1980年返城在佳木斯电视台专题部当摄影记者。拍摄过很多纪录片 :2004年拍摄《佳木斯一一东北小延安》2014拍摄纪录片《铁血三江》2014年拍摄《决战黎明》喜爱用文字书写自然风光、生活趣事,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