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烧脑推理游戏巅峰对决:哪款能让你智商裂开?
118
2025-07-10
饭桌上的寒武纪:当炒股变成拜菩萨?
前几天跟几个搞投资的老友聚餐,聊到寒武纪这只股票时,在场做私募的朋友突然把筷子往桌上一拍:"现在这行情跟庙里烧香似的,90%的人连公司做啥都不清楚,可偏偏100%的人都在抢头香。"他夹了块红烧肉在油碟里打了个转:"你们注意到没?交易所门口卖煎饼的大妈都在打听科创板代码了。"
这话让我后脊梁骨发凉。上周路过某券商营业部,好家伙,开户窗口排的队伍比早高峰地铁站还长。问排队的大爷大妈买啥票,十有八九会掰着手指头数:"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隔壁老王说这赛道能跑出十倍股!"可真要问寒武纪具体做啥的,能说出"AI芯片设计"的都算半个专家。
查了下最新数据,这票动态市盈率已经飙到两千多倍,市净率更是突破100倍。有券商分析师私下跟我说:"现在买这只票的,要么是刚毕业的年轻白领想搏刺激,要么是拆迁户拿着补偿款找投资渠道。"更魔幻的是某投资群里流传的段子:"别管财报数据,K线图走成心电图的都是妖股,走成直升机的才是龙头。"
记得2015年牛市顶峰时,某证券营业部门口卖的遮阳帽都印着"万点不是梦"。现在这种疯狂情绪又在科创板若隐若现。有个数据挺有意思:寒武纪前十大流通股东里,机构持股比例从年初的35%降到不足12%,游资席位却频繁出现在龙虎榜上。这场景像极了菜市场收摊前的甩卖——机构忙着获利了结,散户抢着接最后一棒。
说个真事:上周参加大学同学会,做外贸的老张端着酒杯凑过来:"听说你懂股票?给我推荐两只科技股呗。"我问他看过财报没,他掏出手机展示收藏夹里的自媒体文章:"专家说这是下一个英伟达,你看这K线多漂亮!"饭局散场时他神秘兮兮地塞给我张纸条,上面抄着某大V的"暴富秘籍",末尾还画了个金色火箭。
这种群体性亢奋让我想起巴菲特那句名言:"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现在打开财经新闻,满屏都是"万亿赛道""颠覆性创新"的标题,反而很少有人讨论企业实际盈利情况。寒武纪半年报显示,公司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为负,但股价今年累计涨幅已经超过300%。这让我想起老家赶集时的场景:越是标价虚高的商品,围观的人越多。
最近跟几个私募基金经理吃饭,发现大家都在悄悄减仓。有个做了十五年投资的老哥指着电脑屏幕苦笑:"你看这融资余额,都快赶上2015年了。"他手机备忘录里存着自选股清单,寒武纪赫然在列,后面跟着红色标注:"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
收盘后路过公园,听见俩下棋的大爷争论:"我说这票能冲五百元!""拉倒吧,你孙子过年压岁钱都不够买一手的。"突然想起某本投资经典里的警示:当卖菜大妈都开始给你推荐股票时,离剧终就不远了。现在打开交易软件,寒武纪的K线图还在往上窜,可分时图里的巨量抛单像定时炸弹似的悬着。
记得2018年参观某科技企业时,创始人办公室挂着幅字画:大智若愚。真正做硬科技的企业家,往往低调得像个车间师傅。反观现在某些上市公司,开个发布会恨不得把实验室搬上台面。就像老家办喜事,真正有钱人家只摆三桌,反而那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流水席能从村头排到村尾。
最近把交易软件里的止盈止损线又调了一遍。以前总觉得"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现在才明白最关键的还是"会空仓的才是祖师爷"。周末陪闺女逛书店,儿童区摆着《小狗钱钱》,里面那个会说话的拉布拉多说过句话:"不要为那些不愿在你身上花费时间的人而浪费你的金钱。"这话用在股市里同样扎心。
《股票作手回忆录》里有段经典描述:"当我看见一个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不跟它争执。我躲开!几天以后,如果一切正常,我再回来。"现在看着寒武纪的龙虎榜,机构专用席位连续五天净卖出,就像考场结束前突然交卷的学霸。这时候最聪明的选择,或许就是把计算器换成保温杯。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同花顺iFinD、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
股市里最贵的永远是"后知后觉"的眼泪,最便宜的往往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