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那滴憋了9个月的泪!多哈世锦赛夺冠落泪才算彻底释怀
189
2025-08-30
人啊,真不能把世界想得太简单,比如你以为人民币只能在某国傲视群雄挥斥方遒,没想到,到了朝鲜,人民币成了外交使节,比我在家乡亲戚家还受欢迎,真是“走到哪里都受人待见”,只不过主角不是我,是人民币。想起小时候收压岁钱,那种在小伙伴中腰杆挺直的感觉,如今终于明白了——换成货币,只要没破,就哪儿都是大人。
接到出差通知要去朝鲜,我还以为要先去银行,对着柜员阿姨精准演绎什么叫朝元兑换人民币的“复杂操作”,结果人家涉外商店比我还淡定:兄弟,别费劲了,花吧,朝元、有缘,还是人民币更实在。你以为这里外汇还限购呢?拜托,人民币在这里比WiFi信号还足。
商店全明码标价,你爱哪件挑哪件,售货员比我大一岁的小表妹还会点中文,连“需要带袋子吗”的腔调都像是中华小当家转业的。“欢迎使用人民币”横亘收银台上,亲切感不输团圆饭。你看看,这年头,人民币能走到朝鲜,真是出人望外——不对,是“出(境)人(民币)望外(朝鲜)”。
最让我瞪大双眼的,还是那购买力。曾几何时,在国内买药就是一场烧钱的考古直播,安宫牛黄丸在家乡卖得跟黄金似的。我妈一年就盼着生场大病让我买一瓶回去孝敬她。在朝鲜本地涉外商店,六粒一盒的安宫牛黄丸,只要两百到六百块人民币,不禁想感叹,这是用药还是用爱发电?对比一下国内一粒五百多,关公都活不过三集。至于高丽参,更是有一种让人想跳广场舞的冲动,一千来块一盒,论品质,那种野生味儿硬是能把西洋参劝退参界,国内敢卖这个价的,只怕商家得拿命贴进包装里。
香烟也是奇观。谁说朝鲜没烟民文化?那是你没见过727和龙峰牌,夹杂着中朝友谊的鸭绿江牌,包装都带着外交范儿。可惜咱中国人崇尚低调,规定只能带两条入关。不过你要是混熟了,售货员手把手教你怎么装进裤裆,嘘,别让别的团友抢先一步。还有那黄铜餐具,工艺细腻,价格美丽,拿回家包你实现铜碗自由。想起隔壁村老头吹嘘自己家铜盆能煮面,那你得劝他去朝鲜扫货,顺便感受朝鲜小商品对人民币的致敬。
说到购物体验,那绝对比国内商场提升了一个维度。第一步,跟导游走。啥都好商量,就是不能随便奔向本地商店,否则你很可能体会“东施效颦”后被拦下来。想买蜂蜜、虎骨酒这些含有“天然风味”的大杀器?抱歉,有关部门说了,不能私带回家,身体是自己的,但口岸是大家的,咱得守规矩。至于海关检疫,建议带个放大镜,看看自己的购物袋能不能被放行。
售货员们正经是勤劳楷模。姑娘们日出而作,凌晨六点上班,干到晚上十一点,连魏明伦都写不出她们的剧本。月薪也就六百五十块左右人民币,这对比朝鲜普通工人来说是高薪职业,但你别羡慕,她们的职业病,一是腿抽筋,二是想睡觉。工时是一天班一天休,连服装都是标准的单薄裙装,寒冬腊月,靠志气取暖。人家倒是有追求:售货员的子女优先进外语学院,为下一代“走出世界”做准备。你说这是牺牲,还是投资?咱活到现在,连个夜校都挤不上,她们直接上国际路线了。
当然,工作之外,售货员们的才艺也令人窒息。正准备结账,突然听到有人开嗓,《茉莉花》混着朝鲜口音飘出,比王菲温柔,比刀郎深情。你硬说这不是文化输出,我硬说你没体会过商家“声波疗法”。与其说买东西,不如说是朝鲜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巡演”。等到临别时分,游客拥抱导游,看得出来,这情感比买多少盒安宫牛黄丸都实在。因为谁都知道,那点人情味,比高丽参还难挖。
讲真,我在朝鲜逛一圈,突然深刻体会到世界的奇妙。我们这边整天讨论汇率波动,那边人民币早成了日常结算工具,甚至某种程度能“以物易人心”。你还在家里纠结手里那几张残币能不能换成人民币,人家早把人民币当成硬通货,只要不是皱巴巴的,收得比什么都热情。我掐指一算,人民币在这边买东西,叫“国际板”,在国内叫“生活板”,再来就是“幻想板”,有的东西再便宜你也想不出来去哪儿买。
说到底,我们这些出来旅游的大爷大妈们,手里攥着百元大钞,到了朝鲜,终于体会到地主家的孩子什么都不缺的快感。可在这里,售货员比谁都珍惜岗位,多干点活多熬点夜,为的就是给下一代“扒拉扒拉外语学院的门槛”。您说这不是对人民币最真诚的尊重和期待?咱们也只能自嘲一句:在国内人民币是“身外之物”,在这里那就是“尊贵身份象征”。这感觉,简直比带劳力士进澡堂还豪横。
说起购买力,人民币在这里突然觉醒了第二春,安宫牛黄丸、野生高丽参、朝鲜香烟,排列组合,比我奶奶做红烧肉还丰富。听说有土豪游客看到铜餐具,心神荡漾,在结账前七次三番问导游:能包快递到家吗?导游一脸责任感:回去再包,海关见到封你一年之忧。
可归根结底,这一切的铺陈终究也只是一场华丽的障眼法。你以为只有在朝鲜才能用人民币消费得畅快淋漓?其实在别的地方,人民币也有属于它的苦与乐,区别只在于那头的黄牛敢不敢给你掺假。这年头,想找个地方让人民币“花明白”,可能还真不多。你在国内买高丽参,得琢磨是不是东北堂客种的;在这儿就不一样了,一盒写着“纯野生”,你宁愿信它本色出演,也不敢信国内广告。
买东西就像人生,表面上看谁都风光,全凭背景扎实,谁成想在朝鲜,凭的不是关系、不是后台,是一张正版人民币。这不是讽刺,这已经是宿命。人都说钱不是万能的,可在朝鲜涉外商店,钱真是万能的,除了蜂蜜和虎骨酒。人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朝鲜你在国内,而是你以为世界充满不确定,其实有些确定性只属于活在“人民币通用”的平行宇宙。
说到底,咱在朝鲜买特产,就好像在见证一种荒诞:人生最虚幻的事情叫“消费升级”,最真实的感情却是售货员清晨六点的哈欠和孩子进外语学院的小确幸。咱游客买买买,一边感慨人民币在这里的地位,一边不敢带超量鸭绿江香烟入关。售货员对着你笑,压根不知道你惊讶的是购买力,不是买力气。
最后走之前,听售货员低声再次唱起《茉莉花》,突然很想问问她,如果中国游客哪一天骤减,人民币还能不能在这儿继续称王?不过话说回来,这大概率,比你变成王思聪还不容易。所以,既然咱不是王思聪,那就安安心心做个会用人民币的普通人吧。别问人民币为什么能在朝鲜无敌,可能这就是世界设定里的一个小彩蛋。而人生能用人民币买来的,除了牛黄丸、铜碗、鸭绿江,大概还剩下一点点跨越国境的幻觉和笑笑而已。
至于现实嘛,你我都懂,谁也别装糊涂。人民币在别人家,还是人民币。回家以后,到底还是一串数字。你说是不是?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