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缩表引银行准备金新低,全球经济“紧平衡”如何破局?
美国银行系统的“瘦身计划”又上了热搜,让人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场金融行业的“断舍离”。根据最新数据,10月22日当周,美国银行准备金下降到了2.93万亿美元,创下近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银行准备金都这么紧张了,美联储会否继续“剪羊毛”,还是会选择暂时按下暂停键呢?这次倒是要看人家的策略师们怎么拆招了。
先来说说背景吧。美联储这套“缩表大戏”从去年就开始了,目的很简单——让市场上流动的美元减少,让各种用钱的人冷静一下。毕竟,当市场上的钱变少了,经济才可能降温,通胀才可能收敛。可美联储这回打的算盘好像有点不灵了,因为银行的准备金降到了一个低得让人“窒息”的水平。说白了,银行准备金就好比银行的“应急金库”,没有这个“金库”,银行们换个说法就是“手头不宽裕”。所以,当银行准备金一路缩水,金融圈自然风声鹤唳。
要是咱老百姓听不明白,别急,我再打个生活的比方。假设你手里只有100块零花钱,结果刷信用卡、充缴费资金各种支出,让你“兜里没有一根草”。隔壁老张却天天跑你家借钱,这时候你想想,作为“家庭央行”的你,是继续放贷,然后让自己喝西北风呢,还是赶紧管住自己的钱包,别再随便借钱出去?一样的,银行准备金和金融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这么个理儿。一方太紧张,整个系统就可能出状况。
这才是为什么很多市场大咖预测美联储可能会暂停缩表。摩根大通、美国银行、道明证券的策略师们都盯着这件事,连隔夜逆回购协议工具都清空了,商业银行准备金还能继续滑坡吗?这问题已经像悬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难怪有人说,美联储简直正在用细如毛发的钢丝绳,挑战经济的平衡。再缩,就快要踩到急刹车的底线了,但一旦刹车,却又怕通胀迟迟按不下去。
更有趣的是,这里面还夹杂着一个“幕后推手”,那就是今年七月份美国财政部火速提高债务上限后,一通发债狂潮。财政部这操作呢,无非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现金余额满起来。可是它的资金从哪来?各种金融工具!包括隔夜逆回购工具,也包括银行的准备金。说白了,这就像一家人两口头“抢救钱”,一个抢了,另一个自然就穷了。又一出经济款款跑来“喝汤”的戏码,可不仅仅是好笑那么简单,背后是“谁占便宜,谁来补”的博弈游戏。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银行系统准备金都快见底了,美联储真的会停下那把收割机吗?它停了,有人叫好;但继续搞下去,市场流动性紧缩,恒大式的“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不是就要来了?别看现在咱还在“吃瓜看戏”,市场的动荡可能就在暗流中酝酿,这样一来,与我们普通人就一点也不遥远了。从商业贷款到房地产收入,乃至企业投资活力,可能都会受到影响,最终转嫁到千千万万每一个小家庭上来。
反过头来想,美国的银行们可真够惨,碰上了一个正要攒钱的财政部,又赶上了一个缩表不手软的央妈。全球这张经济网可真不是那么好织的,你说现在的这些经济高手们,到底是用绣花针还是鱼叉在处理全球经济呢?或者说,他们是不是正拿着个捕风的网,心怀侥幸地摸着石头过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