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莫迪八国之行,面对美国关税威胁,坚定捍卫全球南方利益
75
2025-07-20
昨天晚上,老战友小陈给我打电话,声音里带着明显的焦虑:"老班长,我这营职干了快15年了,明年就该转业了。听说政策又有新变化,我心里真没底啊。"
小陈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最近几个月,关于军转安置的新政策陆续出台,特别是对营职军官这个群体,变化还真不小。
作为一个在军转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觉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这些变化。
一、安置方式更灵活,选择面其实更宽了
很多人觉得营职转业越来越难,我看未必。
去年的数据显示,营职军官安置成功率达到了92.3%,这个数字比前年还高了1.8个百分点。关键是现在的安置方式更多样化了。
我的一个老部下,营职服役16年,去年选择了"双向选择"。他没有像传统方式那样等分配,而是主动参加了几个市直单位的面试。结果进了市发改委,现在干得相当不错。
还有个战友选择了"专业对口安置"。他在部队搞过多年的后勤管理,转业时直接对口到了市场监管局,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新政策的好处就在这里:不再是一刀切的分配,而是根据个人专业和意愿进行匹配。
二、学历门槛在提高,能力要求更实际
坦白说,现在的安置对营职军官的要求确实高了。
以前,可能有个本科学历就够了。现在很多好单位都明确要求研究生学历,或者要有相关的专业技能证书。
我认识的老王,营职转业前两年就开始准备,利用部队的学习机会拿了个工程管理硕士学位。转业时进了市建设局,现在已经是副处级了。
这个变化说明什么?军转安置不再是"养老式"的安排,而是真正要你有本事、能干事。
对于还在部队的营职战友,我建议:
抓紧时间提升学历,在职研究生是个不错的选择
考取一些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多参与一些管理工作,积累实际经验
三、待遇保障有提高,福利更加透明
这里有个好消息:营职军官转业后的待遇保障确实在改善。
新政策规定,营职军官转业后的基本工资不得低于转业前的80%,这比以前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各种补贴和福利也更加规范透明。
我的战友小张,去年转业到了市政府办公室,月收入比在部队时还高了2000多块。他跟我说:"关键是工作环境好,发展空间也大。"
地方政府对军转干部的重视程度也在提高。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专门的政策,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
四、竞争确实激烈,准备必须充分
话说回来,营职转业的竞争确实不小。
去年我们市的军转"双选"会,一个市直单位的岗位,有7个营职军官在争。最终胜出的那个,不仅学历高,还有注册会计师证书,面试时的表现也很出色。
这种竞争态势提醒我们:转业不是"躺平"就能搞定的事情,需要提前规划、精心准备。
我总结了几个关键点:
提前了解安置地的政策和岗位需求
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准备充分的面试材料和自我介绍
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焦虑
五、自主择业仍是选择,路子其实不窄
对于一些有想法、有能力的营职战友,自主择业仍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的老战友李团长,营职服役18年,选择自主择业后创办了一家军事训练咨询公司。现在年收入超过30万,比在部队时高了不少。
自主择业的优势在于:
退役金逐月发放,有基本保障
就业选择更自由,不受地域限制
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专长
当然,自主择业也需要承担一定风险,适合那些有创业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战友。
心态决定成败,准备决定未来
说了这么多,我想告诉营职战友们的是:转业确实有挑战,政策也在变化,中间会有起伏和波折。
最关键的是要有正确的心态。转业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部队锻炼出来的能力和品质,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有句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无论政策怎么变,个人的能力和准备才是最重要的。
记住,我们是军人,什么困难没见过?转业只是换个战场继续战斗,我们照样能干出一番事业来!